第五百三十五章(2 / 2)

汉末卫公子 夏门 22138 字 2019-09-25

疑点已经越来越多,荀彧的眉头也是越来越紧。

当灵光一闪,在他眉宇间利过一道清楚而明亮的痕迹,贯穿了整个脑袋,他似乎抓住了最重要的一道线索。

那校尉是属吏不知道荀彧在想什么,只看他从刚才的欣喜一下子变的苦恼无比,而又陷入了沉思,两人只是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要知道,这毕竟是一场胜利。后续的指挥工作毕竟还是要荀彧出面的,可这场胜利似乎并不如同他们所想的那样能够让荀彧高兴,让充州安定,反而让荀彧陷入了这样苦恼的境地,这是他们万万没有料到的。

莫非说,那两支兵马还有什么隐情不是?

那校尉不敢去打扰荀彧。只是看了属吏一眼,低声问道,“大人这是怎么了?这可如何是好,我还要求大人出面主持围剿大事呢!”

属吏也不明所以,苦着脸同样低声回话道,“大人自从食过午膳后便是这般模样,好像对翼州之事颇为上心,你不知道,那张辽本是翼州的统兵大将,主持剿灭刘备的大事。今日骤然出现在充州,怕是大人想到了什么了吧!”

“?!”校尉大惊,他的身份还不足够接触到大事,自然不知道这一层东西,事实上,如果不是这个属吏是专门处理各地情报信息,怕也是不知道张辽出现在这里意味着什么了。

当然,这两个人的才智自然远远不能和荀彧这样天生人杰相比,但也还是察觉到了什么不妥。

那校尉挠了挠脑袋,这样复杂的东西对于他来说显然太有难度,终于不去多想,只是有些苦恼道,“大人若在这样陷入沉思,我便害怕那边有所疏漏了。要知道,还有另外一支兵马不曾被抓到呢,若是闻风而动前来救援,未必不会出什么差池

“不是听说那两路兵马不太对路么?听说有几次还差点生冲突!哧东竟然让这样两支队伍前来骚扰,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一支作风颇像胡人,一支又是汉人。不起冲突才怪!”那属吏闻言眨巴了一下眼睛,笑道。“不过不管怎么说,有大人在此定计,这些兵马还能逃出升,”

就当那属吏和校尉在那瞎扯的时候,一直在沉思的荀彧陡然听到其中一个字节,脑中不禁一下子豁然开朗,但旋即又是一股冰寒无比的冷气从脚底一支蔓延到了脑门!

他似乎想通了!

“对!胡人!胡人!”荀彧的脸色已经开始越来越坏,从刚才的激动。到平静的白哲,又到现在的惨然,甚至身体也是摇摇欲坠,“我明白了,我明白了!该死的该死的!”

左右两人见荀彧神色不对,又见他仿佛要昏厥的模样,不由大惊失色。一左一右慌忙扶住荀彧,让他坐下。却不知道到底是这个大人想到了如此失态,却只听得荀彧的嘴角一个劲的喃喃自语,充满了愤怒,“郭奉孝!卫仲道!你二人想要击败我孙曹,立场不同,我不怪你,但你们竟然丧心病狂放蛮人南下,屠杀汉人子民,这等行径与禽兽何异了!昔日,你二人一战平灭鲜卑十万。我还以你二人为荣,今日看来,却是我荀彧走眼了!走眼了啊!!!”

是的,以荀彧的绝顶天资。从有限的情报中,他已经推敲出了化七公戈。

显然,如今最重要的已经不是这在充州祸乱的两支骑四”而最重要的是!东阿,夏侯矣!交州后背,危唤

“我早该想到,早该想到!他卫宁怎么会坐视翼州被刘备祸乱,先不谈张辽的战败,就算是战平他也是绝对不会容忍刘备的!哈哈!没想到啊,他为了要让翼州迅的平定下来,剪除刘备,竟然是让胡人南下作战”。荀彧的眼中开始有些湿润了,是愤怒到绝望的转化,“他早就知道张辽一个人不能成事,他早就知道需要一个强大的外力才能做到这样的事情。而且看样子,未来还想要图谋充州”。

“走了,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张辽那消失的三万人去哪里了,也解释了为什么刘备会灭的那么快,而出现在充州的那群胡人,想必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罢了!我还以为他只是让小股蛮人听命于他,还不算在意,但却没想到竟然是大股蛮人南下。他二人怎就不知道,这些胡人生性野蛮。嗜杀贪婪小股还好,大规模就会让汉土遍地哀嚎!放狼入室,不知道翼州有多少百姓遭此劫难”。荀彧狠狠的拍在文案上,文弱的身体竟然因为愤怒爆出了不可能出现的力量,那本是一直清爽温润的脸,在挂尉和属吏的眼中不可思议的变的狰狞无比,陌生,无比的陌生,,

当然,荀彧并不知道,那支所谓的胡人骑兵,其实根本就是汉人。甚至他们还是最正宗的汉人。这些汉人就是当年董卓放火火烧洛阳。迁徙往长安方向为卫宁所截获的数十万人的子弟。

在河套的生活,从当年的思乡情切。到现在的扎根,卫宁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而这些年来,从其中精挑细选的三万人,加上本来的边民两万,通过了数年的磨砺厮杀,学习匈奴人的骑射技艺,也避不可免的带着一股胡人的味道。

而这也是荀彧误解的缘由。他很正直,但与田丰的刚直不同,田丰的网直已经到了揉不得沙子的极端程度,而荀彧的正直是在变通中寻求心中的天平。他可以容忍卫宁在战争中使用少量的蛮人为他作战但却无法忍受数量过数万的胡人出现在汉人的土地,这今年代的儒士可不是和平年代的儒生,他们对战争耳熟能详,指点江山运筹帷幄,在重视所谓的仁德礼仪的同时,却对外族充满了敌视。

正是如此,当年卫宁一战灭掉鲜卑十万人马的时候,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连日后杨奉逼反他,也有无数人为他鸣冤不平,认为他这样做才是对的,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也是这个时代这些仕族对外族的

度。

所以,荀彧从当年对卫宁的作为的欣慰和喜悦,到了现在的愤怒和失望,让他心乱如麻。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这个时代,有王佐之称的他,能力上也走出类拔萃的,河东的计划”被他摸的七七八八,虽然其中也有谬误,也不知道,这竟然是河东数年前的计刮。

只当刘备入翼州只是巧合,也只当卫宁是临时起意让那些胡人南下。所以,他虽然预料到情况的恶劣,却也觉得至少还有弥补的可能。

胡人难以驯服,尤其是大规模的胡人更加难以掌控,他们不会轻易听从调度,也不会配合作战,又因为烧杀掳掠的野蛮恶习更容易激起攻略地的百姓反抗。所以说,本质上。这些胡人会应为野蛮的作战风格爆出惊人的力量,但是倘若是在层层坚固的堡垒下坚守,就很容易出现巨大的破绽。

而一旦河东约束不住这些胡人。一旦裂痕产生,反而是河东的灾难了,又如果河东放任这些胡人胡作非为,让他们得寸进尺,也是河东的一大负担。也同样是曹军的机会。

所以,荀彧只是觉得有危险,但这个危险还未出他的承受能力之外。

显然以他的战略眼光不难看出。假若卫宁真的要用这支兵马,那么配合黄忠作战,突破夏侯渊肯定是主线,而那张辽,那两千胡马,原本以为只是骚扰粮道,打击主战场的势力,但现在在他看来,恐怕只是为了拖延充州的防御集结度,并且遮掩他们真正的意图了。

只是,他想不通,为什么会让张辽亲自领兵南下,这样一个巨大的破绽,怎么会就这样暴露在人前。

也只有这么一个。原因解释不通了,但若是再赶紧重新接通连接翼州的情报网络,要从情报中推算出一切。也并非难事。

当务之急,自然就是要打乱河东的如意算盘。

而现在要做的,就是用最快的度扫平掉那两支潜入充州作乱的军队,好在其中一支兵马已经入网。收网的时候,一定要一击而中,务必使不能让对方走脱的。

而最重要的是,一个张辽的价值尤其是在那两千并州骑兵之上,这个人,不能放过!

当下,荀彧便迅修书两封。一封派人星夜赶往陈留杞县曹操中军处,严令这封密函一定要亲自交托到曹操的手中,这也是为怕消息不小心泄露出去,动摇军心,要知道军中能有敏锐眼光的人并不多,倘若知道有这样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正在后方,恐怕整个军心都会动荡了。第二封,又是送到夏侯渊处。这个妙才将军能够以两万人先后挡住张辽,挡住黄忠,本事自然是曹军中一流的统帅,兵法韬略无一不精。论武艺他不如夏侯惇,但若是轮到统军作战,他就是远胜于这个兄长了。不过。夏侯渊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没有耐心,脾气暴躁很容易为敌人所趁,不过这些缺点显然夏侯渊自己也是知道的,所以,平常的引诱对他来说,都是很容易克制,所以,曹操才敢放心大胆的将自己的后方托付给这个同族兄弟。

而做好了这一切后,荀彧终于站起身来。恢复了往常温润的脸色,但两眼中一改往常温和,充满了杀气。

这一次他要亲自指挥兵马作战。主公曹操的后背,理所当然要他这个总管来护卫,任何一道冷箭都不允许通过,即便是以前亲如兄弟的两人,现在也只是他的敌人!

似乎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两个顽劣的弟弟除了心性已经开始腐坏外。也忘记了他这个,兄长,天文地理,文韬武略哪样不精的才能!

是该让这两个家伙,醒醒了!

荀彧弹了弹衣衫,身体挺正,如他所说的,君子行事,就

他就是这样一个君子,独一无二,才华横溢的夫若。

与此甩时,远在豫南的战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了。

对面的江东军的顽强显然出乎了太史慈的意外,他从没有想过,这些生在在南方温暖之地的士兵们,也有猛虎一样的气质。或者说,当年整个江东人的骄傲,项王的雄姿再度重现世界了。

他花费了无数的力气,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却始终无法撕开一道有利的缺口,即便能够打开,也迅为敌人所填补。这些不要命的江东兵,仿佛就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挡住他!

太史慈焦急的心,甚至都开始麻木了,面对这样一群顽强的敌人,他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兰他更恐惧和害怕的是,对面的江东军是不是已经知道了在南顿的卫灌的真实身份,要不为什么就这么拼命呢!

事实上,现在给他的时间的确不多了,而来自卫宁的援助也已经算是极限了。张颌接替他的位子,自然也要照顾到阳翟的安全,能够在既照顾配合徐晃的攻势,又要牵制孙坚不能将更多的力量投放到豫南前线。并且要保护住阳翟不会为敌军趁虚而入,一心三用,太史慈自问就是自己去做,或许还比不过张颌的老练。

终究不愧是河北有名的大将,盛名之下无虚士,而能让卫侯如此看重的人,也确实有被倚重的本钱。

不过,虽然张颌牵制住了孙坚,但自己要面对的敌人也同样棘手,通过俘虏的口中所言,孙坚早在南顿丢失之时就已经调拨了凌操统御三万兵马南下。

所以说,他的对手还不单单是眼前这些江并兵,还有凌操这个在江东久负盛名的大将。

幸好,卫宁给他的援助也不单单只是张颌的牵制,马这今后起之秀所率领的一万西凉铁骑也即将到来,假如配合这一万西凉铁骑,要冲破对方的防御,也不难了。

难就难在击败凌操上,对方可是有三万兵马的。而太史慈更害怕。凌操本着先解决南顿再来阻挡他的心思,要是如此就功亏一篑了。他除了已死谢罪,还真不知道有什么面目再去见卫侯,再去见那些袍泽删

正是如此,他才不顾一切。不惜伤亡的对着江东军的阵地狂轰滥炸。不单单是因为愤怒,也不仅是因为要迫切突破对方封锁,也是为了造成一股声势,逼着凌操将力量及早投入到他的身上。

如此就能分担南顿的危险。这就要看凌操到底对他的重视程度在什么地步了,如果能够吸引到凌操更多的兵力,那么南顿的压力就会更以三千兵马要守住自己半个月这个自己预定的期限的话,恐怕也不难吧,毕竟那些宿卫们都是身经百战的战士,也有不少都曾经独自防御过一座小城的作战。

事实上,经过他如此强攻,自己一方固然精疲力竭,伤亡惨重,但是江东军的情况也是好不了多少。防线也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程度,现在的僵持,也不过是因为一股不屈的信念在支撑他们继续抵挡下去。也是因为凌操的增援即将到来的缘故。

两方,任何一边的援军先一步到来,就将彻底的改写战局,而太史慈至少在援军上还是战局了优势。

马的西凉铁骑毕竟都是骑兵!

“差不多,明日,马的大军就将到来了吧!”太史慈看了天色,再看着身边的士兵们。都已经是疲惫不堪,心下终于还是长叹一声,这些日子,的确苦了这些们儿郎们了。

“传我军令下去,今晚全军休息,让兄弟们好好睡上一觉吧!”太史慈挥了挥手,让近侍传令下去。末了又补充一句,“但是要注意防备敌人的偷袭!”

太史慈看了江东军的营寨方向,低声道,“那江东守将,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江东豪杰,也不弱于北方英雄啊!”

本来以为河东军又是不要命的连夜攻城,但却奇怪的退兵回去,江东军不少人惊奇不定,但更多的人却是松了口气,纷纷放下兵刃,就依靠着防御攻势躺了下来。

事实上,这些天也真是让他们体验到了河东军的恐怖,那种战法的网猛,那种不要命的舍身忘死,都让他们心中震惊无比。而这股震惊和畏惧却很快转化为羞愧和耻辱,他们是项王的后裔,是勇猛的江东勇士。是那曾经横扫天下八千子弟兵的后人,怎么就会因为这点攻势所退缩。

项王的影响力太大了,大到几百年后,这些江东兵们都还将他奉若神明,而这还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他还有曾经与他共同奋战的后人们更继承了当年横扫天下的勇猛。事实上,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南方人被冠上文弱的标签,但在这个时代,江东人的彪悍和战力强横,一样人整个世界都畏惧!

所以,太史慈也不得不在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面前止步不前,不得不震惊在对方的顽强上面。

也更加隐忧,如同这样一支不输给河集军的兵马下,南顿到底还能挡住多少时间。

太史慈想得不错,能够挡住他如此强猛的攻势,固然因为是因为防守的优势和双方兵马相差不多的缘故,同样指挥作战的大将能力也是不俗。

而此时此刻,在南顿的卫灌也开始心急火燎的准备着即将到来大战的准备。

他毕竟只是偷袭,南顿城墙的损伤并不显得严重,用几天的时间,并且强行征召的南顿百姓修补。城墙很快就重新恢复了坚固的程度。

而当初一把火烧掉了南顿的辐重,也适时的保留了部分,原本是当做自己的战利品,现在显然成了他赖以守城的依仗。粮食先暂且不提。那保留下来的三万多支箭矢才是他庆幸不已的东西,,

不过三万支箭显然也用不了多少时间,倘若对方攻打猛烈的话,这三万支箭恐怕几下就会放完,重要的还是那些兵器,甲胄。

上等的兵器和甲胄,显然江东军也不多。但一些劣质皮甲却有不少。大部分劣等货都被他放火烧掉了。但那些精品也保留了下来。

这却不得不让卫灌感慨不已,江东的富庶果然让“心,泣此皮甲虽然劣质,但好歹也是一种不错的防护小拥有整个北方的卫宁,也都还没能做到让士兵们都换上皮质的盔甲呢,更多的士兵还是穿着防御力极其薄弱的布甲以及那个自己看不上眼的马均所最新研究出来的纸铠。

虽然这其中也有河东军幅员广阔。兵马众多,而江东兵少,势力不大的缘故,但也很悄人了。

不过河东军新配置的那纸铠因为工艺的原因还是放不上台面,但是却比布甲要好上不少,按照那马均的话来说,这纸如果能够再改进一下。甚至都能做到那些差一点皮甲等级的防御力了。

这倒是卫灌以前想都没想过的事情。那薄薄的纸一撕就破,竟然还能做成抵挡刀剑的铠甲!他亲自实验了一下,也不得不承认的确如同马均所言,这纸铠果然拥有不错的防护力,但是抵挡穿透方面的攻击就有点,薄弱了。

不过,终究也是一种廉价的制造技术,让河东军的伤亡减弱了不少。说起来,马均平时改良明的那些东西都是用到大事上面,第一次亲自接触也是这纸铠,也是这一次。让卫灌响起了平日叔父的教导,而收起了对工匠的蔑视之心。

假如能够让统治更加牢固,让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那么给这些工匠地位,又有什么不可以。最后享受百姓的爱戴的,终究还是统治者。而工匠们的地位了改善,何尝不也是对这个统治者感恩戴德!

事实上。卫灌也不知道,江东军能有这样的装备。还多亏了江东那个已经被抚杀的天才,正是以为有他当年征讨山越的计策,才有如今大量的山货制造出来的甲胄。

要知道从当年秦末时候,百越族逃亡深山芶延残喘,隐没不出偷偷繁衍,已经过去了数百年了,数百年之中不喜欢和汉人接触,但积累下来的山货却是堆积如山,经过他们的处理。一些皮革甚至能保存很长的一段时间。

而周瑜通过了互市的方式从各个山越宗部中换取了大量的廉价山货。又让江东的财力形成一个质的飞跃。体现在武器防具上也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

不过说起来,卫灌这三千人,毕竟只是防御后方的兵马,配备的武器和护具都是次等,身上穿的也大多都是布甲,所以,当缴获了这批军资后,卫灌在烧掉了犬部分后,还是保存了不少装备。

现在显然就派上了用场。其中两千五百人都换上了劣质皮甲,武器也换上了全新的越造宝剑,大戟。

卫疆又那三千人中选取了五百身体强壮。战力勇猛的人,分了收缴来的挑选出来的更加优良兵器和甲胄作为中军尖刀。他既然已经下定决心不再害怕,要和敌人来一场正面的较量,不谈胜过敌人,最起码也要守住城池,直到河东兵马的救援!

这一战要对得起自己的姓氏。也要对得起河东的荣耀。

不能败!

而南顿的紧锣密鼓,并不能瞒过他人。

八千江东军自从分兵出来后。便一直徐徐的向着南顿靠近,度并不快,但也慢不了多少,领军大将显然对剿灭一个毛头子并不放在心上,事实上,被主将凌操派给这么个任务,他却是很不满意,一支三千人的兵马,主将还只是个小孩。这样一支可笑的军队,竟然还需要用八千人来攻打,这无疑对他是一种侮辱。

正如同凌操所想的一样,事实上,这些江东兵都认为,那个傻小子能够偷袭到南顿,只不过是因为太史慈看到了可趁之机。而这个。傻小子显然只是一个被太史慈利用完就丢掉的弃子,作用也就是趁着那难得的空隙放火烧掉南顿的辐重,假如是真的有能力,太史慈也绝对不会让这样一个小子陷入这样危险的地步了。

所以,这样一支被放弃的兵马,还要如此慎重对待,实在让他难堪。八千人,在他看来,太多了。

当然,从这种不满延伸出来的怨气和怒气,充斥了身体,轻视固然是轻视,但是南顿那数十万石粮食。还有无数盔甲,兵器都是江东军的偌大损失,而这一切,始终都是那毛头小子造成的!

这个大将,名叫陈武,在江东也颇有勇名,在凌操这样安排下,自然就将怒气撒到了卫灌的身上,至少。现在陈武的脑海中就在想,收复了南顿之后,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手段,让这个傻小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通过前面监视的探马回报,那可笑的三千人竟然还休憩城墙,整备军马,好像要据城死守一样的架势!也正是如此,陈武慢慢吞吞的行军。也不单单是因为瞧不起那个小子。更是要造成一种大军缓缓压境的大势,如果是这种年纪轻轻的小毛孩。会很容易因为这样慢慢到来的压迫感失去分寸,等到上战场的时候,也更容易造成士气的完全压制。

陈武毕竟是个带兵老练的将军了。轻视固然是轻视,不满固然是不满。但忠于孙家,自然也忠于自己的职责。

所以,那三千人,他绝对不会放过。一定要斩尽杀绝。

看了一下天色,陈武终于察觉到,好像这行军度的的确确是有点慢了,最最起码,也要在天黑前,赶到南顿城下吧!

于是,陈武大手一挥,军令下达,这些本来还软绵绵的江东军顿时加快了脚步”,终究是赶在日落前抵达了南顿城外。

陈武也是胆大,丝毫不掩饰对南顿守军的轻蔑态度,直接大咧咧的就在三里外安营扎寨。

要知道,攻城战中,在选取行辕的距离也是一种学问,太远,会容易让城中守军突围出战,太近又很容易受到攻击。但如同陈武这样直接在三里处这样近距离的安营,就是**裸的蔑视了。

南顿上下,大多都是些粗鄙的山里汉子,但也有不少人懂得这其中的关键,将话头说出,众军都是义愤填膺。不少人都嚷嚷着要给对方一个好看,甚至有人提出就这样杀将下去。

只有卫灌炯炯有神的盯着那如火如荼正在修算的军营,蓦然出口道。“敌军如此轻视我,若是今晚趁机偷营,会不会能够一举败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