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土皇雄风(2 / 2)

阳警鬼探 耕讷斋主 0 字 2023-03-14

我斟上满满一杯酒,向罗所长立下军令状,说:保证完成任务。

罗所长说:祝你成功。

区区四个字,我既感到有动力,更觉得有压力。

因为第一次得到所长的赏识,所长第一次接受我的端术,我不觉贪了几杯,怎么回侦缉所的都回忆不起了。次日,我还在沉睡中,罗所长就将我摇醒,说镇政府文管所报案,“困龙坝”首代土司、朝廷四品命官覃家驹墓葬被盗掘了,县侦缉局、文物管理局都要来人,他和张政治员带领我和李梅等人一起先去保护现场。

土司制度我略有了解,这是明清中央政府与西南地区地方各民族统治阶级互相联合、互相斗争的一种妥协形式,始于明代,在清朝雍正年间形成*。清代的土司官职按照管辖地域、对朝廷贡献大小等指标,分为宣慰使司、宣抚使司、安抚使司和长官司、蛮夷长官司四个等级,其行政级别分别是从三品、四品、五品和正六品,四品相当于现在的地委书记官或者专员,属于朝廷命官。

去现场的路上,罗所长给我介绍了当地土司制度的历史。荒溪一带土著居民主要有覃姓、罗姓、张姓、田姓四大家族,尤以覃姓居民最多、最富有。虽然四大家族冲突不断争,但遇到官府围剿时,四大家族总能够团结一致对抗或者团结一致打击官府或其他地区,官府始终未能真正统治这一带。雍正年间,覃家驹考取了武举人,中央政府封他为荒溪土司,统领荒溪,并可世袭。覃家驹得到朝廷封赐和拨款后,组织族人军队,打垮了罗姓、张姓、田姓三大家族,在“困龙坝”修建了土司城,建立了土司治所,直到民国初年才废除覃姓统领荒溪的权利,其余威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这次被盗的是第一代土司覃家驹及其夫人的合葬墓,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里面肯定有价值连城的文物。

不久,警车开到了“困龙潭”边,放眼望去,“困龙坝”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突然降低的山脉构成了一块典型的“官椅”风水局,两旁的扶手错落有致,山形几乎对称,从两旁向内逐渐升高,构成“官椅”的“靠背”;“靠背”正中孤峰兀立,封顶一颗粗壮的松树矗立在上,一轮红日正从松顶喷薄而出,金色的阳光洒在“困龙坝”上,平添了许多富饶气息;十多平方公里的平坝构成了“官椅”的座板,错落有致的民房,“井”字格的田地,婉转的小溪,悠然啃草的牛羊,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官椅”前面的“困龙潭”更是绝配。从军事角度而言,“困龙坝”后山刀削斧劈,除了现在的空降兵能够飞下平坝以外,当时的鸟儿飞下来也要打颤。要想从前面攻过去,必须从“困龙潭”坐船,而船到“困龙坝”边沿,是一道四公里左右长的绝壁,从上游潭口一直延伸到下游潭口,只有码头边两道人工开凿的梯子可以上下“困龙坝”,确实易守难攻,是屯兵的理想场所。从风水角度而言,这里龙盘虎踞,确系安家、治所、下葬的宝地,怪不得覃家驹要将治所和葬地选在这里。“破四旧、除四害”活动中,土司治所被一把火烧得精光,据说大货燃了七天七夜才熄灭,只留下残垣断壁和四座土司坟墓。现在,政府准备恢复土司治所,将其打造成旅游景点,正在修桥连通两岸。

镇政府文物管理办公室早就联系了一条手摇木船等我们,木船刚好能够座我们五个人,摇船的是七十多岁的覃大爷,他是覃家驹的后代,一开船就将盗墓贼祖宗十八代和后世十八代逐个骂了一遍,毕竟“挖祖坟”是国人十分痛恨的事。

还没有进入墓葬区,远远就看到“官椅”靠背的大山下一栋四四方方的两楼一底的石质楼房拔地而起,文物管理所的人介绍那是覃家驹的墓楼,实则是一座上中下三级的墓台,每级墓台高一丈二尺,第一级九丈见方,第二级六丈见方,第三级三丈见方,墓台的周边全是上等石材打造的栏杆。到了覃家驹墓葬区,一座高九丈九尺九寸的石头牌楼拔地而起,牌楼中间的牌匾是雍正皇帝御书的“楚蜀镇雄”四个大字,让人一下回想起这位曾经威震楚蜀的土皇雄风。跨过牌楼,是一条长一百零八丈、宽一丈二尺的青石板路,直通核心墓区,石板路两旁每隔九丈,就有一对石雕的十二生肖,从外到内分别按照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排列,十二对生肖的刻像惟妙惟肖,二十四个底座全是镂空雕刻的与相关生肖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事物。青石板路的尽头就是墓楼,第一级墓台墙壁中央矗立一块一丈二尺高、三尺三寸宽的墓碑,上面镌刻着“大清宣抚使司覃公家驹之墓”,墓碑两旁分别是石梯上到一级墓台。每级墓台前面分别有三尺三寸宽的石梯上下。上到台顶,土司城一览无余。

经我们初步勘察,盗墓贼在第一级墓台尾部的条石之间扩缝,加入了速效膨胀剂,活生生地将条石胀开,再打了一个一米见方的洞,用手电能够看见里面的墓室。这种大案我们侦缉所没有资格勘察现场,只好将警戒线外撤至“楚蜀镇雄”的牌楼以外,安排镇政府治安人员守候,等待上级来人。

期间,罗所长和张政治员各带一组人开展调查走访。守陵人回忆,两天前早上他巡查时,墓葬完好无损,应该是最近两晚上被盗的;“困龙坝”二十七位船主回忆,最近两晚上他们都没有从河对岸载人过来,也没有从“困龙坝”载人到对岸,白天搭载的都是当地村民;当地村民提供,“困龙坝”后山大多是悬崖峭壁,虽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山外,但要走两天才能出山,很多当地年轻人都不知道,不熟悉地形的人基本走不出去。

因为交通、通讯以及政府管制等条件限制,九十年代初期流窜犯罪非常少,农村地区大多是本地人作案。也就是说,盗墓贼极有可能是本地人,或者本地人做内应,勾结外地人作案。<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