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节、亚历山大的征服者( 中)(2 / 2)

就像丘吉尔对陆军总参谋长布鲁克所说的那样:“舆论会责问我们,你们怎么回事?说好了阿拉曼防线固若金汤,而且报纸上都说了你们在21号的时候不就打退了意军的攻并给造成了他们惨痛的损失吗?怎么这一仗就一下子被打败了,还有撤得那么远?面对这样的问题,怎么向女皇陛下交代、怎么向英国人民和所有自由世界的人民交代?”

丘吉尔让布鲁克给奥金莱克制定了“撤退指标”,明确规定一天最多能退多少公里。而且指出:“只要意军不进攻,我军就不撤退,万一意军撤退了,我军还要及时跟进一点。”他甚至要求已经处于意军半包围态势中并且失去了机动工具,不太可能逃脱意军包围的部队战斗到最后一门大炮、最后一个士兵、最后一发子弹,以便拖着意军继续向开罗进军的步伐。

明确制定“撤退指标”,这在战术上是及其不科学的。作为一线指挥官的奥金莱克认为在阿拉曼以东那片一望无际的大沙漠里,无险可守,撤退就要大踏步地撤退,以最快的速度与意军脱离接触,以保存实力。他甚至认为,只有在英军大幅度的后退后,才可能有机会寻找战机,歼灭几支孤军冒进的敌人。

平心而论,奥金莱克说的一点也不错。可惜的是,现在的北非战场已经不单单是一场军队之间的较量;丘吉尔希望他的军队既要力争歼灭敌人,又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作为首相和政治家,丘吉尔总希望中东的英军不断传来捷报,鼓舞英国民众的士气和增加英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地位。然而作为军人和战场指挥官,奥金莱克却不能回避战场上的客观实际,不能拿士兵的生命作无谓的牺牲。

为此,伦敦和开罗之间的电报你来我往,争吵不断,直到奥金莱克被免职为止。 而就在这一将一相借着无线电千里大吵架时,在阿拉曼的盟军部队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来自罗马的电报带来了墨索里尼的圣断:意军埃及集团军群必须在30号落日之前抵达地中海的海岸,彻底包围阿拉曼守军!

30日上午,意大利空军的轰炸拉开了决战的序幕!

炸弹掩埋了士兵及其装备,击毁了坦克,切断了电话线,炸坏了无线电天线,迫使通信员逃进猫耳洞或近处的弹坑。盟军前后方的通信联络全部中断。轰炸把敌主要防线变成一道新月形的恐怖地带……在得到了来自本土的大量飞机志愿后,北非的意大利空军像打了鸡血一般。在陆军进攻前的轰炸中,意军空军至少要歼敌1000人,另有约1/5的盟军有生力量被打死或打伤,3个团级指挥所被直接摧毁,6个炮兵连实际上被消灭。据30军军长诺里保守估计,目标地区40%的盟军守兵丧失战斗力——不是被炸死、炸伤,就是被吓得神志不清,呆若木鸡。更可怕的是,在意军接下去的总攻时,整个30军只能出动2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中午时分,皮爱蒙特亲王下令3个师的部队——第17师、第67师以及第2装甲师和第六整编师残部混编的梅洛蒂战斗群——开始进攻。意大利士兵端坐步枪心翼翼地跟在坦克之后,进入被炸得如同月球表面的轰炸区---------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只要输入-www.69zw.com-就能看发布的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