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长路漫漫,始于浩然正气(1 / 1)

道缘儒仙 鬼雨 1264 字 2019-09-16

 1。浩然正气(第9章、天地氤蕴锺奇秀,人世茫茫有儒仙)

这天,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叶昊天想到城里走一走。他一个人来到长安城东南,那里有一个很著名的碑林。唐朝开成年间,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皇家将十二部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被称为《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等十二部经书,计六十五万字,用石一百一十四方,两面刻文,加上此前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石台孝经》合称十三经。除了十三经以外,这里还陈列有汉代以来的各种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叶昊天对经书的内容非常熟悉,令他感兴趣的是石碑上的书法。碑林荟萃各代名家手笔,篆、隶、草、真、行等多种书体,琳琅满目,皆具风采。特别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阳冰、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智永、李隆基、史维则等人的手笔刻石,尤为可贵。后世的名家墨迹,如米芾、蔡京、苏轼等人的作品也堪称绝佳。此外碑头、碑侧、碑座上浮雕、线雕、减地雕的各种花纹也做得美轮美奂。

他一边欣赏美妙的书法雕刻,一边再读一遍经书的内容。《大学》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修身必诚其意。”读到这里,他联想自己正在修炼的炼神还虚,隐隐然竟有相合之处,相同的都是炼心。

继续读下去,孟子也说培养浩然正气,使自己义正刚直,从而神气盛旺,气贯天地。“这就是道地的修炼了!”他心里惊叹不已,怪不得被尊为圣人,他们不但是儒家的先知,还是修真的先行者,由儒而仙,可以称作儒仙了。

叶昊天闭上双目,回想自己十余年来所读过的儒家经典,心中感到豁然开朗。原来文人在从事读书,写字,作画和演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进入一种练功的状态,意念全部集中在书、字、画、音乐上,达到忘我的境界,那就跟道家静坐进入虚无状态一样。这种修炼不单增加艺术创造的能力,还可以摄生养气,最终达到天人合一。

经过进一步思考,他发现儒家修炼以“炼心”为主旨,着重于道德的净化与陶冶,把“修身”当作“用世”、“治世”的基础,强调在“用世”、“治世”的实践当中“修身”,把“用世”堪称“修身”的积蓄,或者说是修身的一个飞跃。以“修身”为本,“修身”、“治学”和“用世”三者相统一,就能达到修炼的最高境界。比较而言,佛道修真者将自己禁闭起来,每日冥思苦想,容易出现偏差,儒家的修真却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他知道明白这一点很有价值,如此一来,可以使自己的修炼跟未来的入仕结合起来,不会相互干扰,处理得当还可以使修道的过程缩短很多。

这样想着,他走出了碑林,沐浴在温柔的阳光里,浑身非常舒畅,感到今天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