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信差(2 / 2)

儒剑仙 七月未时 0 字 2023-02-22

回到了住处。

房屋内安静。

窗外依旧下着倾盆大雨,拍打着屋檐窗户。

如此大雨。

宋知书不打算出去。

安心在住处休息。

昨日接的三个活,也不急这一两日。

眼下当务之急,应当是研究自己脑海当中的宝塔。

“儒道。”

宋知书来到书桌面前,他执笔落字。

儒道分两部,一种是先秦之前的儒家思想,一种是先秦之后的儒家思想。

宗旨便是人道大伦,爱与敬。

孔圣之意,以人为本。

先秦之前,儒家乃是诸子百家之一,无有高低之分。

但百家之后,儒家独大,等到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后,儒家就彻底演化成了更深层次的‘儒’。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八个字,禁锢天下人的思想,是封建王朝统治者最强的手段,几乎没有之一。

武力上的征服,永远没有思想上的禁锢可怕。

仔细想想,自汉王朝之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贯穿历史长河。

“不知当今儒道是何儒道。”

“但按照我体内宝塔来说,显然与统治无关。”

“儒学的真正内核,说到底无非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根。”

“体内凝聚的儒家正气,或许是与这个有关。”

宋知书心中琢磨着。

他现在想要搞懂怎样才能获得儒家正气

常规的儒家禁锢肯定毫无关联。

涉及到正气。

那这个气,自然便是浩然正气。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宋知书喃喃自语。

这是正气歌。

讲述的便是什么是浩然正气。

并且华夏文明当中,孟子最先提出浩然正气。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宋知书曾经认真理解过。

浩然正气,是一种玄之又玄的正能量,这种能量,影响极大,它看不见,可却无处不在,而且不分人种,只分善恶。

有仁义者,便有浩然正气。

仁义者若有相应的道德,那他就拥有了浩然正气。

“我体内的正气,应当不是浩然正气。”

“细细回想,这十五年来,我虽没有做错坏事,但也谈不上仁义,我虽不是小人,但也不存在道德高尚这一说法。”

“仁义礼智信。”

宋知书将这五个字细细品味。

一个时辰后。

宋知书略有眉头,但依旧是无从下手。

道理他都明白。

可正是因为明白,才会迷茫。

“我并非是明白仁义礼智信,说到底只不过是知道仁义礼智信是什么。”

“真正的明白,是清楚了,知道了。”

“不过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能像以往一般,忙于奔波,摘抄文章要,寻找新的办法也要。”

“现在不能太过于着急。”

“欲速则不达。”

“需脚踏实地,以不变应对万变,以平常之心,面对一切。”

书桌面前,宋知书感觉到了自己的困惑,也在第一时间做出了解决方案。

平常心。

砰砰。

砰砰。

也就在宋知书思考时,急促的敲门声响起,使得宋知书回过神来。

起身推开房门。

是一名中年男子,穿着青蓝色布衣,胸前绣着‘金陵信差’四个大字。

不过浑身浸湿,看起来极其凄惨。

“仙长。”

“这是您的回信。”

“外面下了大雨,可能有点淋湿,您担当点,小的也不是有意。”

信差满是歉意,担心宋知书恼怒。

他只是个凡人。

面对修士,哪怕是练气二层的修士,也不敢得罪。

主要是这突如其来的大雨,是谁都没有料到的。

“无妨,这雨下的太突然了。”

“你等下。”

宋知书看着对方浑身浸湿,从房中取出一把纸伞。

“拿着去吧。”

“路上小心些。”

宋知书没什么能给的,灵珠什么他舍不得,唯一能帮的就是借把伞给对方。

说难听点,自己也是可怜人,能怎么帮?

“这.......”

后者明显一愣。

他没想到宋知书竟然这么好说话,而且还送把伞给自己。

伞不值钱。

可这种对待让他莫名感动。

他只是一名信差,还是个凡人,生活在明月城内。

这些修士仙人,在他眼中看来,一个个高高在上,哪怕是练气一层的修士,只要是修士,那他们的阶级就已经划清。

上下之分,根深蒂固,没有修士瞧得起凡人,当然也不会主动找凡人麻烦。

因为没有人会去找蝼蚁麻烦。

“多谢仙长。”

“不过这伞我还是不要了。”

“害了书信,再要纸伞,多少有些冒昧。”

“淋湿点不怕,回去洗下身子就好。”

中年男子憨笑,连忙拒绝。

“纵然不顾身子,有把伞可以遮些书信,我性子温和,不代表其他人也是如此。”

“拿着吧。”

“不值什么。”

宋知书将纸伞再次递给对方。

“这。”

“小的多谢仙长了。”

“明日必来还赠。”

信差憨笑,也不扭扭捏捏,接过纸伞便告退了。

只是就在信差离开时。

一缕缕白色气雾。

自信差身上没入自己体内。

刹那间。

宋知书惊讶了。<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