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母爱,发自骨髓(2 / 2)

最美的痛 蒋偲昕 0 字 2023-02-15

我永远也弄不懂母亲怎样感知了我的异常,她穿着薄薄的秋衣秋裤,来到我的床前,捋了两下,试图把我拉到她的背上。当她感到这种努力无济于事时,忽然疯了似的打开门,冲进了冬天的雪夜。我听到母亲的疯喊,我听见母亲拍邻居家门的声音,那是用手腕砸门的声音,我安静地聆听着这骨头撞击木头的声音,一直到莫名其妙的领导开门为止,那十几分钟,我听到母亲骨头的坚硬,我听出来,我是依靠什么活着的。

我没有死。那夜我只是因神经衰弱导致心律异常而己。但我躺在病床上,却哭了。我曾用诗句无数次赞美爱情,但这时才领悟:爱情的基础源于肌肤,而母爱,则发自骨髓深处。不久,我“下海”了,母亲无法阻止母子又一次天各一方。我出发的那一天,把在沉寂中涂抹的诗行寄给了《诗刊》。不料很快竟被采用了,母亲收到了样刊。儿子像翅膀硬了的鸟一样飞走了,儿子的文字却像熟了的果实落在母亲的怀里,不知母亲感受到的是失去的苦楚,还是收获的快慰。但我想,经历过太多岁月的沧桑,母亲,或已超然于物我和悲喜之外了吧。母亲老了,和中国所有善良而苦难的女人一样,因为清白和诚实劳动的光荣,愈老愈像一尊神。

我抵达的第一个地方是海南,第二个地方便是饥饿。在那真正的天涯海角,我一家报社工作,困难的日子里,一天只能吃一包方便面。作为记者,最大的愉悦便是能走近千千万万的普通人,知他们的豆怒哀乐,写他们的美丑爱恨。真慎是如此催人泪下,我笔端的墨水得以汩汩流出。写出缤纷天下事,在报上刊出后寄给母亲,母亲是满意的,回信说好看。我因此而满足。我没有钱,没有户口,没有工作关系,真的像只鸟似的,在一座座城市漂泊,去写一个个人间的故事,并且在今夜写我的母亲。

在我眼下栖身的这座城市里,我遇到了一位朴素的女孩,我们相爱了。她的母亲像我的母亲一样爱着自己的孩子,她忧伤地对女儿说:“他什么也没有,你嫁给他,他连贴‘喜’字的地方也没有呀。”女儿莞尔一笑。而我的母亲同样忧伤地来信说:“自己觉得好就成,不用带回家让我看了。家里这副穷样子,对你不好。”我苦苦一笑。

我和女孩是真正相爱的,于是我们的话题便是,如何抚慰母亲们的忧伤,我必须得到她母亲的喜爱,而她必定要去看我的母亲。等到我们有了贴红喜字的地方,就把我的母亲也接来,让母亲不再孤单。女孩说:她一定要把青菜炒得好吃,让母亲的碗里多些油和盐。爱情里因为有了这些关于母亲的话题,显得格外温暖和真实。那么,且让这爱情把我收容。但直到今日,对于母亲,我能回报她当年汇款单上数字的,仍然仅仅是刊登在纸上的文字,于是,我只能更加勤奋地写作,常常写到凌晨两点。这几年,从一些不知名的报刊直至《人民日报》,都有了我的名字出现。我写字的身姿保持着头向左稍稍偏的良好习惯,这是母亲当年以手点拨的结果,我没有近视。但夜阑人静,灯光晕黄里,我却是如此经常地想起母亲,我却是如此迫切地需要近视――我多么想能够近近地凝视我的已经老了的妈妈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是如何培养出丈夫和儿子两代大学生?当我们凝视她那博大的心胸时,我们的心不禁为之颤动了。

千千万万的人们渴望了解这个特殊家庭的奥秘……<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