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匆匆”的想法(1 / 1)



最新网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又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又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实际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那里呢?”

这是一篇很有名的散文,以前被老师要求背全篇,最厌恶背诵的我居然很快就把它背完了,在我认为这是个奇迹。或许是因为某些的感同身受。

过的时候,只觉着日子很难熬,怎么过得这般慢,但过后回首,时间飞逝啊。像是“一寸一黄金”,“休将白发唱黄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诸如此类的话,从小听到大,但身边的同伴也没几个会去真的在意的,或许是因为年纪吧。认为自己还年轻,认为自己还有足够的资本挥霍。其实呢,其实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到底谁偷走了时间呢?是自己罢。用不珍惜,偷走了。渐渐过去,就这么潇洒地让它渐渐过去,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晃荡两下,激起几圈几不可见的涟漪,就不见了。朱先生是头涔涔而泪潸潸,而我虽不至如此,偶尔也会感到空虚。偶尔会不禁问自己,就这么过去了么,就让它这么过去么,就让它继续这么过么?一遍一遍反问自己,答案是冠冕堂皇的。寒假定了一大堆计划,结果成了吃喝玩乐边的一页废纸屑。浪费了一个多月,心里如是想着,边赶着茫茫的寒假作业。每次在深深地自我反省与谴责后放过自己,再放纵。真是可耻的循环。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这句浅显的话,很是让人深思。它匆匆地来,希望得到善待,然而不尽是如此,在失望与落寞中,它匆匆而去。从头至尾,它匆匆掠过,白驹过隙。这是时间的悲哀,更是使用者的悲哀。相对于朱先生略带悲观的想法:“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虽然我也有一定的悲观因子,但对于这个,我是乐观的。无论你度过的是八百多个岁月还是八千多个岁月,只要时间没有过完,就是有希望的,生命不该只有徘徊与匆匆而已。不该盲目的乐观,但何时何地都要有奋斗的精神,要振作。

“我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前一句我赞同,至于后一句,我不敢妄同。不论是名垂青史遗臭万年或是默默无闻数十载,只要在这世上走过一趟,这世间或多或少总会留下你曾经来过的痕迹,它们诚实地证明着你的存在,你生命的意义,怎会是平白走一遭呢?

不喜欢朱先生那篇在我看来辞藻华丽又死活没背下来的《荷塘月色》,但我着实喜欢这篇《匆匆》,他的感悟,深厚而诚挚,或许少了分孤高,显得更平易近人。

朱先生轻轻地问:“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我不聪明,所以回答――它仍在我手里。

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