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六 于是,赵构挺身而出(2 / 2)

靖康雪 御炎 0 字 2023-02-07

赵桓心中一惊,连忙出言挽留:“爱卿不可走,你若走,谁负责城防?议和之事可以慢慢商量,爱卿太累了,还是回去休息吧!”

开玩笑,你怎么能走?你走了,谁来保护我?你现在走?都打成这样了你走?想得美!

李纲临走之前,深深地看了这些宰执大臣们一眼,他看到的全是讽刺,嘲讽,恶毒,辱骂,他看不到一张坚持的脸,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和无奈,深吸一口气,长叹一声,李纲迈着脆弱的步伐,离开了皇宫,李纲前脚刚走,宰执们就立即挤在一起写好了誓书,上面什么都答应,直接对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叫了“伯父”,全称是“伯大金皇帝”。

而李纲是没有想到,他拼死拼活的战斗,所换来的,却是最无情的嘲讽,因为口头认怂,仅仅只是这些拥有高贵气质的人们的第一步计划而已。

拥有高贵气质的人们的第二步,是寻找替死鬼,为满足金人要求之一的“宰相、亲王各一为人质”,他们要选择两个倒霉蛋,很快,宰相的人选就选出来了,张邦昌,这个千古第一大衰人终于在此时登上了历史舞台,或者说他早就登上了历史舞台,只是一直以来都在六贼的背后隐藏着,六贼倒了,他也跟着亮了相,可第一次亮相,就是如此悲催的事件。

当然,这对于他而言,也只是一个开始,他的衰,遍数古今都能算作前三甲。

至于亲王,赵桓有些头疼,李纲之所以如此反对,就是为了赵桓的名声考虑,大宋朝讲究的事情很多,亲情就更重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是人们对皇室的普遍看法和基本要求,国难当头,做哥哥的皇帝要牺牲一个弟弟去换取安全和和平,对于皇帝的声望打击是巨大的,赵桓不敢也不愿自己去做这种事情,但是兄弟里面,哪有这样的呆子愿意自己去送死?留在京城里的各家王爷都把家门锁的牢牢的,对外放出风声――感染了烈性传染病!

还真有。

一个十九岁的小青年站了出来,对自己的皇帝哥哥喊道:“兄长!请让我去吧!”

还真是想睡觉就有枕头送来了,还附赠床铺和被子,更不要钱!赵桓大喜过望,立刻就命令这位十九岁的小青年赵构为议和使团的一员,也就是“宰相亲王各一”中的康亲王,谁也不知道赵构为什么会主动站出来,但是此时此刻的赵构,在他的兄弟姐妹里面,绝对是一个异类。

因为他的身体太好了,好的如同一个精悍的武将,徽宗皇帝和他的后代们普遍文弱,更不要提武艺,唯有这个康亲王赵构从小不仅文采上佳,而且身体素质强悍,他擅骑烈马,能开硬弓,达到一石五斗的程度,这是宋军制中皇帝近卫殿直的标准,他两臂平伸,各悬挂一斛米,能行走数百步之远,人皆骇服……

宋代一斛米,约合现在110斤,这是何等的力量!

靖康元年,国难当头时,赵构主动申请作人质,为父兄分忧。在临行时,他还对钦宗说,要是国家可以渡过难关,不要计较我的安危。

看着赵构一脸的正气凛然,赵桓不由得感慨:英雄!皇室中终于出现了一个英雄!虽然赵桓心里面对这个十九岁的弟弟的定义可能以“二”这个数字来形容更准确一些,但是此时,赵构的确是他眼里最可爱的人,同时,赵构也成为了皇宫里面众多顶级高官眼里最可爱的人和大宋朝皇室里的顶级二货。

还真有亲王愿意赶着送死,还大义凛然的说出那句不要在意我的安危的话,他不知道这样一来,原本就非常低微的存货概率直接无限接近于零了吗?为了皇位,为了权力,为了奢侈的生活,赵桓和他的政府将不惜一切代价,连老爹都能抛弃,更别说一个不怎么亲近的弟弟。

赵构的生母地位很低,所以赵构的身份也不高贵,从小也就没有进入过别人的眼,再者说了大宋朝的皇帝都是圣人,不需要一个武夫,赵构从小也没有动过别的心思,一门心思做自己的富贵王爷,无论赵佶还是赵桓在他主动站出来送死之前都没有注意过这个如同空气一样的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赵佶的儿子女儿太多,父爱明显不够分,赵桓忙着当危机皇帝,也无暇展现大哥的友爱,但是如今,他是朝廷大书特书的英雄典范!为国而死!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