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邪莫挡道5(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第一批10名受伤人员被送到了烧伤科。这10个伤员都是在一家工地打工、住在简易窝棚里的建筑工人,他们受伤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窝棚太简陋,被周围的树木倒下来砸伤的,有的腿上肌肉被撕裂,露出白色的肌腱,有的是被坚硬的树枝穿透了肩膀,最严重的一位患者是被倒下的树砸伤后又被窝棚内的铁丝穿透了脖子。

我不想就手术的详细情节再向大家唠叨,手术过程中病人痛苦的呼叫、鲜血直流的血腥场面、医生护士汗湿衣背的情景总令我不忍回顾。每当我要进手术室之前,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痛苦,这种痛苦和高度紧张不得不让我花费10多分钟去做平衡呼吸,以最快时间进入手术状态。同时,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繁琐却又无法马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通常会洗个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在消毒室进行消毒,换上已消毒的手术服,戴上帽子、口罩,换上消毒鞋套和消毒手套。那时刻,作为医生,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病人能够在自己的手术刀下顺利完成手术,很少因为个人原因而置病人的痛苦于不顾。当病人手术成功回到病房,病人苏醒后和家人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时,医生心里那种喜悦无法用语言表达,那种成就感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不断在内心升腾、再升腾。

我和沈海洋给病人诊断或者实施手术时,总喜欢在医生办公室放置一盆无限生机的兰花,那宽厚的、墨绿色的兰花的叶、那形态各异的花蕊,尽情招展在并不宽敞的房间,在为病人换药时,会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层次等,用自己的手机播放病人喜欢的音乐,病人一边听着歌,一边配合手术,意志坚强的病人甚至会和医生唠唠家常,说几个段子,不知不觉就完成了换药工作。特别是在给重症病人实施手术前,病人在头脑清醒的情况下都会特别紧张,个别病人会歇斯底里,甚至把医生作为出气筒,“豪放”的病人会将医生的祖宗三代都骂个遍。面对这样的病人,我和沈海洋多次探讨解决办法,也进行过无数次地临床试验,最终发明了一种叫做“引导式精神放松法。”这种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在实施手术前,将手术过程、手术方法和术后效果向病人家属讲透彻,再通过病人家属做病人的思想工作。同时,护士站会通过病人或病人家属进行基本情况的信息采集,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护士站会根据采集来的信息进入专家心理测评系统,由测评系统进行分析。反馈到医生那里后,医生会根据心理专家建议,拿出疏导方案。为了能够达到最佳效果,我和沈海洋,包括烧伤科所有的医生护士,都要进行魔鬼般的准备,包括记住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病人最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敏感的家庭关系梳理、幽默笑话等。充分准备之后,我们会在麻醉前专门和病人进行术前交流,以配合麻醉师对病人实施麻醉。病人往往会在聊天过程中渐渐进入睡眠状态。当病人麻醉效果完全发挥、各种条件都完全具备后,我们就开始为病人手术。等病人苏醒后,已经平安地回到了病房。这些病人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问病床旁边的人:

“手术疼不疼?我好害怕!”

当病人知道自己已经做完手术回到病房时,也往往会对手术医生说:

“我以为医生都很老实,没想到都是‘大骗子’”。于是整个病房的人都会跟着病人开心地笑起来。

我和沈海洋负责给那个被铁丝穿透脖子的病人实施手术,王丽和冯小兰当助手。经过四个半小时的紧张手术,获得成功,病人被转入重症监护室。

从手术室出来,四个人手术服几乎全部湿透,沈海洋脸上的汗珠黄豆般,不停地往下滚落。瘦弱的冯小兰累得更是不行,走路一个劲跑偏。王丽倒还好些,只是连大声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

“底气不足”的几个人脱下手术服,换上白大褂回到医生办公室时已是下午三点多了。护士长罗红梅过来催我们过去吃饭,四个人谁都不想动,就想倒下去睡上一觉。

罗红梅刚走出办公室,办公室秘书小叶手里拿着相机走了进来:

“沈主任、郭主任,市领导过来慰问伤员了,已经到楼下了,你们去接待一下?”

沈海洋冷冷地回复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