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各有用法(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第三次长江战役失败让孙大帅知道自己手下的陆军部队不行,他7个师的新部队练了整整一年,却被南军打得七零八落,苏、锡、常这条繁华的城市带不过半个月就丢了,要不是北军海军给力,帮他撑住了场面他这一次几乎就要狼狈了,痛定思痛之下,他决定再次整军――重点还是陆军。

一则他没有那么多钱去玩海军,动不动2000万大洋,他掏不起,但弄个5-6百万搬弄废钢铁,他还有余力;二则他认为陆军才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如果他也去发展海军,那就会引起最高执政的怀疑,那到时候就麻烦了,倒是发展、重整陆军不会引起反弹。

所以他下定决心要把航空队和拖拉机队都搞起来,目标继续盯着意大利,孔蒂尼也爽快,把意大利陆军中刚淘换下来的菲亚特-3000a型全部卖了出来,由于老帅买的勤快,意大利库存的法国老雷诺早就卖空了,只有不到200辆菲亚特-3000a,考虑到吴大帅、张大帅都有需求,孔蒂尼干脆一口气全甩卖了,当然不能一次性交货,这样搞的话意大利陆军自己就没有坦克用了。

于是他一边紧锣密鼓地命令联合防务向陆军移交联合坦克,一边又把陆军的货色接收回来,为了加快生产节奏,他让手下和菲亚特公司达成了一个协议:将授权给菲亚特公司生产,对方所付出的代价不过是一堆库存的菲亚特-3000零件加几辆新完工但买卖不出去的菲亚特-3000b。之所以这么干是有渊源的,因为当初菲亚特也把自己的型号授权给安萨尔多公司坦克工厂,现在虽然权属关系发生了转移,但这个人情还是要还。

现在阿涅利家族早就看清了形势,知道联合集团除非发生巨变,否则是他们目前所招惹不起的,因此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获得了陆军部50辆的订单,不过发动机、速射炮还是都要从外面采购,菲亚特所拿到的只是车体和底盘,但50辆也算是一个大合同了。

把设计交给菲亚特孔蒂尼当然是有考虑的:意大利不能只有1个坦克生产工厂,否则将来生产量一定上不去,但看来看去,意大利够格的工厂要么在自己手里,要么在菲亚特手里,所以非把菲亚特拉进这个圈子不可;其次,菲亚特除了3000b这个改进型号外,历史上还有cv-29/33这种坑爹型号,孔蒂尼是一百万个瞧不起,与其让他们去折腾没用的东西,还不如给他们看一些高质量的产品;最后,他最近要在政治上有所动作,就不能与各界关系搞得太僵,卖阿涅利一个面子,送点人情没什么不好――一个要当领袖的人物怎么能和菲亚特格格不入呢?

菲亚特方面拿到的全套图纸后大喜过望,立即动手按照授权生产,并准备在这个基础上开发自己的后续改进型号――这倒是孔蒂尼期望见到的发展逻辑,但他们并不知道,在联合防务的保险柜里,还有预计15吨,各方面更胜一筹的设计,现在就等着更好的发动机问世才有可能面世。

这边孙大帅在接洽陆军废钢铁,那边广州政府吵闹一团后给出了最终的处理意见:负责舟山港警戒的陆军部队全部免职,陈绍宽也被认为有重大责任而免去了所有职务,不过毕竟人才难得再加上一堆人以他不在场求情,最后允许“戴罪立功”,暂时出任训练舰队司令官,海军军务局长交给了陈策――这是常大帅向粤派妥协,换取他们对于进一步整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