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铁与血(2)(2 / 2)

这样只有一个结果:富豪阶层特别是掌握金融权力的权贵阶层越来越富,中产阶级的存款和收入开始发毛(表面上英镑没有贬值,但资产价格急速上涨,相对购买力就大幅度缩水,就像后世某东亚大国,表面看起来收入持续增长,汇率也稳定,普通生活物资也可以应付,但房价如火箭般升天,10年前大城市一对年轻人工作一年勉强还能买个卧室,10年后连买个厕所都困难,用房价衡量的收入持续下跌),而下层阶级因失业率在提高而沦为赤贫的风险不断加大。

说到底,英国还没有正视一战结束后世界金融中心已从伦敦逐渐转移到纽约的事实,依然在徒劳挣扎而不是顺水推舟,反倒是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干脆利落地利用货币贬值而完成经济转向。不是英国统治阶级看不到货币贬值的好处,而是他们顾虑会造成一场革命风暴。货币贬值的意大利引发了法西斯蒂上台,德国货币贬值造就了国社党暴乱,如果大不列颠敢推行货币竞争性贬值,一定会有一场革命和断头台等待着决策者,所以他们不敢选。

这种修修补补、无所适从的政策让劳合・乔治和自由党下了台,甚至原本可与保守党抗衡的声势都消减了很多,劳合・乔治下台后,安德鲁・伯纳尔・劳和鲍德温先后以保守党身份成为内阁首相,但保守党的支持率也很低迷,劳当了半年首相就下了台,鲍德温这个首相很快也可能要倒台,根据进度安排,由于下院通过了内阁的不信任投票,上院虽然驳回,但鲍德温认为这种态势不可持续,决定下个月再次举行大选,很多舆论在大胆预计下一位首相将会破天荒地会由一位工党人士担任,只是不知道这一天何时到来。

自由党衰微,保守党萎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工党的兴起。工党不但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废除私有制”,还表明要调整财政开支结构,“将无用且奢侈的军费开支转移到民生上来”,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砍舰队――工党认为在德国大舰队自沉之后,大不列颠在欧洲没有海上威胁,根本不必要维系如此庞大且十分容易过时的舰队。

而针对希腊问题,工党反复强调:工党没兴趣投入这样一场战争――一场纯粹因为某些国家支持实施恐怖主义而引发的地区战争,这表态深受厌战大众欢迎,他们实在不愿意为战争在捐献税收和血汗了,虽然工党领袖麦克唐纳没有只言片语提到希腊,但舆论很快就将这层意思解读出来。很多英国人连希腊在哪里都搞不清楚,又听说希腊先暗杀了一个意大利中将,无论基于切身利益还是“朴素”正义感,都不认为大不列颠应该为此打仗,甚至认为英国应该主持正义帮助意大利。

“管这些地中海蛮子他们去死!”

“意大利人和希腊人爱打多久打多久!”

这种声音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还为工党咄咄逼人的态势加了分,虽然在保守党政府眼里,希腊是比意大利重要得多的盟友,但如果这个盟友要拉上英国打仗,那就不是一个好盟友,墨索里尼的强硬表态、意大利国内的态度和英国国内的舆论风向迫使老资格政治家鲍德温迅速做出决定:不支持希腊的战争行为,争取尽快在国联框架内解决问题,如能在大选前达成一致,说不定还有挽回选情颓废的希望。<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