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节 全面轰炸(2 / 2)

海魂 闪烁 4419 字 2019-09-12

为了给弹药生产线提供原料,还在前线建立了大量的工厂。比如,用于生产硫酸与硝酸地化工厂,还有生产炸药的工厂,制造炸弹弹体的工厂等等。这些工厂后来都被转交给了所在国。这实际上就是帮这些国家打下了工业基础。其中很多工厂到现在还在继续运作。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工厂是当年唐帝国为了击败最后一个敌人而建立的,就连建造这些工厂的唐帝国工人。以及在这里工作过的工人都难以想到,数十年后,当初用来毁灭敌人的工厂竟然成为了当地发展的经济动力与工业基础,这也许是战争带来的一点好处吧。

基地的建设在当时没有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可是却对战后地世界格局产生了最重大的影响。比如,在唐帝国将巴拿马划为了海军基地之后,巴拿马运河就掌握在了唐帝国的控制之中。在金斯敦与圣地亚哥成为了海军基地之后,牙买加与古巴就成为了唐帝国地附庸国,而且使唐帝国控制了整个加勒比海地区。战后,大部分的军事基地都被拆毁。或者是遗弃,或者是转交给了当地政府改为民用,保留下来的都是大型军事基地,特别是海军基地。而且唐帝国在战后还先后与这些军事基地的所在国签订了租借条约。比如战争结束后不久,新成立的古巴政府就以每年一元的象征性价格将当时用来临时关押战俘的关塔那摩军事基地无限期的租借给了唐帝国,而圣地亚哥的租期也长达20年。当时古巴政府向唐帝国出租军事基地的主要目地是要利用唐帝国的驻军来稳定国内局势,同时保证国家的安全,另外数万驻军给当地带来的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毕竟军人都要吃饭。穿衣,而且这些基本上都在本地采购。

其他很多国家在战后为了保证国内的稳定,并且保证国家的安全,都采取了相同的办法。比如牙买加就将金斯敦租借给唐帝国50年,每年的租金也不过就10万元而已。而驻扎在金斯敦唐帝*人每年能够给当地带来2000万到数十亿不等的经济收入,再加上后来军属随军的政策出台后,金斯敦简直就成为了帝*人的头号海外旅游与度假胜地。

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网络化的军事基地,这也成为了帝国全球扩张的基本保证。可以说,建立海外军事基地是唐帝国与军事基地所在国共同利益的表现,可是谁也不会想到,正是唐帝国的再次全球扩张,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数百个军事基地,最终导致唐帝国在战后连续卷入了数次大规模局部战争,从而使唐帝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后勤保障中,还有很重要的一件工作,那就是人员培训,特别是航空部队的人员培训,既包括飞行员,又包括地勤人员。

在罗云冲组建北美洲战区司令部的时候,帝国航空兵中的轰炸机飞行员的数量是相当紧缺的。按照规定,完成了50次作战任务的轰炸机飞行员都可以选择退役,并且领取退役补偿金。当时,有至少一半的飞行员选择了退役,结果导致在罗云冲需要扩大战略轰炸机部队的规模时,却找不到足够数量的飞行员!

无奈之下,帝国海陆两军都只能用高薪反聘已经退役的飞行员重新服役,而治本的方式还是扩大飞行员的训练机构,培养更多的飞行员。当时主要的培训工作是由陆航负责的,可是战略打击部队仍然在海军的编制之内,而且该部队肯定会参加对美战略轰炸,所以海军的人员压力也不小,特别是在罗云冲去陆航的时候带走了大批的飞行员之后,海军更需要抓紧时间培训飞行员。

因为航空兵迟早要独立成为空军,当时陆军与海军达成了协议,共同推进人员培训,而不是由哪方单独承担人员培训的压力,毕竟这是吃苦不讨好的事情,却又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按照聂人凤与严定宇达成的口头协议,陆军负责六成五的人员培训工作,海军负责另外三成五。相对而言,海军出的力不算最多,可是也相当重要。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都已经将罗云冲顶到了最前面去。特别是在首相基本上明确不在美国打地面战争之后,陆军与海军统一了方向,统一了口径,而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就只有罗云冲的战略轰炸!

从十一月初到十二月底,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罗云冲可以说是当时最忙碌的一个人了。十一月,战略轰炸逐步走上了正规,特别是随着巴哈马群岛上的机场陆续投入使用之后,战略轰炸的范围逐步扩大。同期,罗云冲手里的战略轰炸机群规模也在稳步扩大。到十二月上旬的时候,罗云冲已经掌握一支可以将美国东南部所有城市都炸成废墟的强大打击力量。

当时,部署在前线的“鹏”式轰炸机达到了600架,其中一大半是新补充的。“狼鸠”式轰炸机超过了1200架,几乎全是新制造的,或者是送回工厂进行过翻修的。另外,护航战斗机的改造工作也已经全面展开,至少有12个中队的“游隼”进行了改造,另外还有超过500架的“游隼”正在接受改造。而按照哈飞方案进行改造的“游隼”也将在十二月底之前投入实战。

准备工作陆续到位,十二月十日,也就是在谈仁皓收到回国命令的时候,罗云冲正式下达了“全面轰炸”的命令,对美战略大轰炸全面开始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