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束手无策(2 / 2)

战争世界 闪烁 0 字 2022-11-28

虽然辛迪不是军人,也没有参军服役的经历,但是他不是笨蛋,一眼就看出查拉丁提交的计划根本没有可行性。

只是因为华夏护航舰队构成了威胁就起进攻?

还有,东部舰队凭什么能够拖住华夏远航舰队?

如果爆冲突,就算西部舰队全军赶到,顺利跟东部舰队会合,又有多大把握围剿华夏远航舰队?

对辛迪提出的这三个问题,查拉丁没有做回答,他也无法回答。

此外,跟华夏爆冲突,那就绝不止是在海上。到时候,白象拿什么抵抗华夏空军的八十架j-2oa战斗机,拿什么来对付能够闪电出击的第十五空降军?还有,巴铁必然不会置身事外,肯定会用行动支持华夏,白象就得在两条战线上作战,而白象有什么资本同时在两条战线上作战?

显然,查拉丁交来的不是作战计划,而是“自杀书”。

当然,辛迪也知道,查拉丁只是在交差,即把简单修改之后的预案交上来,算是完成了任务。

在审阅查拉丁提交的作战计划时,辛迪询问了海军顾问。

海军顾问做的分析更加客观,也让辛迪意识到,局势比他想像的还要严重,或者说白象海军跟华夏海军的差距远比表现出的巨大。关键是,查拉丁忽视了一个不那么明显,但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因素,即华夏海军拥有十多艘攻击核潜艇,白象却没有,准确说是没有能用于作战的攻击核潜艇。

白象有两艘攻击核潜艇,一艘从伊万国租借,另外一艘就是自建的“歼敌者”号。受到租借合同限制,那艘伊万国的攻击核潜艇只能用来培训人员,让白象海军获得操控核潜艇的经验,没有伊万国同意就不能用来执行作战任务。至于“歼敌者”号,至今都没有获得能用于实战的鱼雷,而且性能差得出奇,特别是噪音。此外,可靠性也非常糟糕,别说派去执行作战任务,每次下潜之后能够顺利的浮上水面就非常不错了。很明显,“歼敌者”号只是让白象进入了“核潜艇俱乐部”,成为全球第六个能够自行建造核潜艇的国家,此外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华夏不但有核潜艇,还有近二十艘,只是攻击核潜艇就至少有十四艘,其中四艘是在近两年服役的o95型。

o95型攻击核潜艇的性能怎么样,海军顾问说不上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一艘o95就能葬送掉整个西部舰队,甚至是整个白象海军。为此,海军顾问提到了扶桑海上自卫队第三护卫群的遭遇。如果只是一艘常规潜艇伏击了第三护卫群,那么华夏海军最新式攻击核潜艇的战斗力必然极为强悍。更重要的是,白象海军的反潜能力糟糕透顶,在攻击核潜艇面前基本上是不设防。这一点,白象海军其实更清楚,即早就利用租借的核潜艇证明反潜力量极为脆弱,在遭到攻击核潜艇伏击的时候,生存概率几乎为零。要不然,白象海军也不会耗费十多亿绿币从花旗采购p-8i反潜巡逻机。

按照海军顾问的分析,如果跟华夏爆冲突,那么白象海军必然全军覆没,至少东部舰队会当其冲的遭到打击。如果接下来投入西部舰队,那么西部舰队也会倒霉。到最后,能够剩下的,也许只有远离华夏远航舰队的潜艇了。

当然,海军顾问也提出了一个办法。

这就是,设法阻止那两艘运输船到达锡兰。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至少今后还有机会扭转过来。

对此,辛迪有着清楚认识。

华夏搞这么大的阵仗,无非是要把援助锡兰的事情坐实,即通过军事援助让亲华夏的锡兰政权稳固下来。不管怎么说,华夏离锡兰有几千千米,而白象是锡兰的邻国。如果不能一举把局势稳定住,那么等到这一波过去之后,白象随时都有可能通过政变或者其他手段改变锡兰的政局。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两艘运输船就至关重要。

问题是,要如何才能把两艘运输船拦截下来?

辛迪很头大,他不是军人,根本搞不懂军事问题,特别是战术上的问题,而且他所倚重的军事顾问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建议,或者说也想不出好的办法,毕竟两艘运输船与远航舰队在一起,没有下手的机会。

难道说,就这么认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