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2023.12.11)(2 / 2)

大脑里的很多古板思想都阻碍着自己理解真实世界,适当保留,同时保留它不适应现实的这一想法。</p>

对过去的东西,采取的态度是,知道即可。对于现在的和未来的,要采取的态度是,深度挖掘。</p>

书籍的副本刷不出穿,但是论文确实可以开发。</p>

这样的一套流程要自己琢磨,以后就没有时间弄了。对比别人思考自己,发觉自己不务正业,又太贪玩。学习的时间要学习,少不学老何为?</p>

这个过程不能用shit上写shit来形容,该是层上加层,变得更加复杂化。</p>

不要释放内心潜在的恶。诉说的本质,是在自我怜悯,可客观来说,并没有什么是值得怜悯的,自己也一点都不勤奋。要说是累死累活,别人可以说,我不可以对自己这样说。</p>

最后落地的地方是,做起来,讨论的效果太低太低。因为其生成的代价小,所以产生了过多的个体,也就是指导者数量很多,清晰事物的人很多,诸葛亮很多,但士兵很少。我会想起一个东西叫誉满天下必定谤满天下,以中庸的原理规划自己的现在与将来,但是其他很多个体里不会有这些东西,这些直接的和弯曲的思想彼此碰撞,会产生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产生的冲突,而实际上这些冲突可能本身就是一个事情的两个表面。</p>

一个辩论结束后,并没有什么结论出来,我们从表象出发,得不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我们逐步深挖,依旧觉得文字及语言的苍白无力。做饭的弄不过吃饭的,厨子说不过顾客,这样类比下,精力成本问题抛出来,就会明白很多事情的艰辛、很多事情做起来的不易之处。</p>

行为还是需要磨练。首先要有观点,在描述这个观点时,它永远都困在一个小范围里,不可以人身攻击,不可以说什么什么是不知行合一的,那其实也就没了讨论的必要了。</p>

因为无论什么都是残缺的,如果残缺就要被批判,那多有事物的身上都会占满批判,如果被批判是耻辱的,那么什么时都不能做,自然也不会做得成。所以做事就要做下去,不要管其他人的批判。</p>

我们一般会拿别人怎么做成了来打压自己的做不成,但是我们从来不会那自己做成的事,而是用其他人的成就打压其他人。一句话说出来轻轻松松,而一个事做成要熬干多少心血?</p>

不成功的奋斗不值得被怜悯,也不值得被关注,人们只能看见胜利者,看不见失败者,这是常理,自然不必细说。但是冲锋的人不能畏惧失败,也不能给自己找借口,败了就是败了。败了也许是一种胜利吧,成功地逃离讨论的状态了。</p>

意识形态的不同是不值得讨论的,这只是以不同的观点描述世界,其实我还是觉得该慎用讨论,大部分情况都是没有结果的,但是不辩论又不行,文字啊就是这样纠缠着对抗着进步的。</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