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投降也难(2 / 2)

闯王李自成新传 老茅 4778 字 2019-10-04

郑彩的话,大家自然都应合,纷纷表示不会对郑森见怪。郑森却是越听越怒,见众人全是一幅想投降唐军地打算,一把推开椅子站了起来,扭头就走。

众人顿时愕然。郑芝龙更是脸色铁青:“这个小畜生,反了天了!”心里却知对儿子无可奈何,郑森从小就脾气倔强,小小年纪,对人对事却极有见解,从一年多以前,他就管不住儿子。

杨耿站了起来:“大哥,森儿还小,年轻冲动。可是小小年纪却有大哥当年的风彩,有子如此,大哥该高兴才是。”说完这几句。杨耿已是激烈咳嗽起来,他当日受到唐军手雷地近距离爆炸冲击,伤势严重,如今将养了一个多月,却还没有完全好转。

见到杨耿如此模样,郑芝龙忙道:“你身子还没好。快快坐下。”

“多谢大哥关心,如今我这身体就如此了,不碍事。”杨耿顺势坐了下来,又是一阵激烈的咳嗽。

众人都担心的看着他,当年和郑芝龙一起打江山的人如今已去了快一半,这次杨耿又差点身死,没死身子也是垮了一大半,这也是众人想降唐军的原因之一,他们生怕和唐军一交战,这种情况会轮到自己身上。

走了郑森,剩下一个郑明孤掌难鸣,加上郑芝龙自己也没有豪情重回海上过那种打家劫舍的日子,很快便拟定了向唐军投降的步骡,只是众人多少还抱着希望,唐军能保持原有地招降条件不变,要派人与唐军确认才行。

郑兴自告奋勇要代郑芝龙走一场,郑芝龙点头同意,众人都把希望放在郑兴身上,一个个对郑兴千叮万嘱,虽然他们地底限是做一个富家翁,这一条大家都知道不难达到,只是能做官当然还是愿意做官。

郑兴带着数十个亲兵匆匆出了福州,只是刚刚越过了福州前沿的闽侯县不过十数里,已碰到了唐军的先头部队,将他们这数十人拦了下来,听到他们是郑芝龙派出来的求降代表,唐军的先头部队也不能作主,只是派出一个百人队,沿途护送他们前往延平(今南平市)。

郑兴等人只得继续前进,他们猜测闽侯县可能很快也要陷落,万一唐军要围攻福州,而他们还没有见到唐皇,那么两军肯定会交战,郑兴越想越是着急,拼命打马赶路。

沿途一队队的唐军衣甲分明,正在往福州源源不断而来,这些唐军多是骑兵,装备精良,隆隆的马蹄声在福建的官道上奔驰,那种一往无前的威势让郑兴身后地亲兵看得两眼发直,暗暗庆幸他们是去向唐军请降,而不是交战。

看着这队郑军逆流而上,经过的唐军都不免奇怪的望向他们几眼,幸亏他们有唐军护送,否则郑兴自己估计,恐怕早已死了十回八回。

延平府是福建省的大府,历史悠久,向上可以追溯到汉建安初,当时会稽郡始置汉兴、南平、建安、建平四县,隋开皇九年废郡为县,南平属泉州,到明一代,境内并置建宁、延平、邵武三府,明末时永历帝册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取地就是延平这个府名。

延平交通发达,尤其是水运为最,阂江上游的北源建溪,中源富屯溪,南源沙溪三溪在这里合流。才形成了浩浩荡荡,水流可比黄河的闽江,从这里开始才是闽江的中游,水流开阔,水势平缓,极适合水运,造就了延平水运地极度发达。

唐军攻下延平府后,李鸿基马上就从邵武搬到了延平。重新把延平作为新的皇帝行辕所在,指挥唐军从四面八平扫荡福建地府县,如今离延平最近的建宁府也落到了唐军手中,让数万在闽赣边境的郑军精锐彻底失去了突出唐军包围的希望,只能困守。

郑兴等人花了数天不眠不休的时间,才赶到了延平,一路上看到众多唐军南下,郑兴心急如火,刚到延平就提出马上就要见到唐皇。

负责接待郑兴的李过却是不冷不热,推脱皇帝事忙,没有功夫接待。将郑兴凉了起来,连续过了两天还没有得到唐皇召见他的确切消息,让郑兴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推脱事忙的李鸿基却正在延平知府衙门的后花院兴致勃勃的观看田淑英编派的歌舞,唐军留在延平的一干重臣都在旁边相陪,突破黄土隘后,唐军君臣都放松下来,以一国之力和福建一省之力交战,谁都知道福建大势已去。

唯一顾虑的是郑芝龙会破奈沉舟,干脆将福建放弃。率军在海上和唐军交战,那时唐军在舰队没有强大起来之前只能干瞪眼,所有尽管已是胜利在望,唐军还是想对郑芝龙招降,而不是剿灭。

见皇帝悠闲的欣赏歌舞,陪在一旁的李过坐立不安,郑兴这次来求降,眼看唐军往福州方向调去的兵力越来越多,他如何不急,只得一直缠着接待他的李过,要求早日谨见皇帝。

李过每次一回去就被郑兴缠住,李过明知皇帝没有什么事,却不得不在郑兴面前一次次推脱,让他差点被郑兴烦死,见皇帝实在无事,不由发问:“万岁,郑家那边又在催促,万岁是不是马上召见,如果他们能早日投降,岂不更好。”

李鸿基笑了笑:“不急,明天再召见也不迟。”

李过大为郁闷,等下回去非得又被那郑兴缠上不可,他心中不明白皇帝既然要招降郑家,又何以对郑军求降的使者避而不见,非得拖着日子。

宋献策在旁边对李过点醒道:“李将军。皇上没有见到福州被围的军报,是不会召见郑军的使者,你可能还要再应付郑兴几天才行。”

李过不解:“为何要图住福州再召见,难道皇上还怕郑军会跑不成。”

宋献策却不再答话,把精神重新转向了园中的歌舞,李过无奈,只得盘算等下回去,怎么应付郑兴的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