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杞县李信(2 / 2)

闯王李自成新传 老茅 4725 字 2019-10-04

侯正宗道:“李信父早年曾为魏忠贤修过祠堂,名声早臭,即使朝中有熟悉之人,听到谋反,唯恐自己会辨不清,又如何会为李信出头。”

宋县令还有些担心,道:“县内饥民众多,若是李信被拿,饥民再起,该如何处理?”

侯正宗道:“蛇无头不行,这些饥民正是有了李信撑腰,才敢如此胆大妄为,如果李岩被拿,饥民逃尚来不及,怎敢再来。”

宋县令深以为然,放下所有地担心,将李信上告,按察司得报,大吃一惊,如今整个河南整省遭灾,听到有人谋反,也不辨仔细,批复:“秘拿李信监禁,不得轻纵。”

宋县令得到上峰的批复,如同吃了定心丸,马上派兵将李信捉拿关入县里的大牢,饥民听到李公子被县令下狱,大哗,马上赶到县衙,要求县令放人,宋县令早有准备,兵丁四出,将围在外面地饥民一顿暴打,还抓了数十名饥民,要让他们一起坐实李信谋反之罪。

饥民被宋县令地一顿暴打气蒙了,开头说得好好地,让富户出粮赈灾,马上就翻脸不认人,不但把李信抓了进去,还又搭上数十人一起要让县令办成谋反之罪,只是灾民虽众,又无一人领头,在宋县令的严防下,却也无可奈何。

有人小心的提议:“不如找红帅帮忙救出李公子。”

马上有人小声的嘘了一声:“小声点,要去也得悄悄的去,若让官府知道了,马上就要掉脑袋。”

先前说找红帅的人道:“怕个球,没有李公子,我们早就饿死了,救命之恩不可不报,就是搭上自己地性命也值得。”不过,声音却还是小了下来。、

灾民所说的红帅就是刑秀娘的妹妹刑红娘,当年她离家出走,靠作绳技艺人为生,一次到开封时,被福王府的人请到王府表演绳伎,被王府地管家看中,要强娶她为妾,刑红娘不从,用刀伤了王府总管,逃亡到杞县。

杞县的侯正宗,命刑红娘花园献艺,也看中了刑红娘的美色,要强纳她为妾,又正好碰到福王差人捉拿刀伤总管的凶犯,红娘子将福王派出的差人杀了,侯正宗也被她所伤。

杞县的兵丁四处出击,搜寻刑红娘,刑红娘慌不择路,躲到李信府中,县令派人来搜时,在李信的夫人汤氏的掩护下才躲过了搜查。后来侯正宗得知此事后,从此对李信怀恨在心,只是苦于找不到证据,这次侯正宗借着放赈一事,要制李信于死地,正是因刑红娘结下的仇恨。

刑红娘躲过杞县官兵搜查后,深恨官府的横行霸道,又知自己如果再卖艺为生,早晚还是会遇到福王总管,富户候正宗这样的人,自己虽然武艺高强,也防不胜防,听到杞县附近的韩岗有一伙强人为恶四周,刑红娘索性单人独马,杀上韩岗,将领头的二名恶徒刺死,自己做了头领。

刑红娘做了山寨头领后,就在杞县,开封之间到处劫富济贫,名声越来越响,官府剿了几次,非但没有剿灭,反而让刑红娘名声大起,因喜穿红衣,名字又叫红娘,官府称她为红娘子,部下和得到她救济的百姓则遵称她为红帅。

只是刑红娘以女儿之身做一山寨首领,夜深人静之时,不由对当初轻易离家出走而后悔,家中的老父和姐姐还不知会如何着急,只是她手下有数千人之多,也不可能抛下那些人去寻找自己的老父和姐姐,更不想让家人知道自己杀官造反,她却不知她的姐姐如今嫁了个天下最大的反贼,如今还贵为唐王妃。

得到饥民禀报李公子被县令诬陷关入大牢后,刑红娘大惊,以刑红娘的实力,拿下一个县城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一是碍于李信的情面,二是打下县城后,官府会异常重视,肯定要派重兵来围剿,此时听到昔日的救命恩人被下狱,却再也顾不得了,尽起全寨的人马向杞县杀来。

杞县宋县令得知红娘子杀来后,慌了手脚,他得知李信和红娘子有交情,忙派人到牢中将李信请出,见了李信,道:“伯言兄,近日红娘子扬言要攻杞县,皆说是为伯言兄之故,还请伯言兄赶快写信阻止红娘子前来,否则伯言兄勾结匪患,图谋不轨的罪名就要坐实,伯言兄一家百余口不免成了刀下游魂,那就悔之晚矣。”

李信冷笑道:“大人不是说我散尽家财,邀举民心,图谋不轨,铁证如山吗,又何必来一个勾结匪患。”

宋县令脸一红,道:“不然,我与伯言兄相交多年,深知伯言兄的为人,焉肯相信那些人的构陷之词,只是红娘子真来攻城,若说与足下无关,那谁也不信,学生就是想为伯言兄脱罪,也无可奈何。

只要一写信,无论红娘子来与不来,李信的罪名无疑就铁证如山,李信从小熟读各种兵家蹈略,并不是那种死读书的呆子,焉肯相信宋县令口中之词,道:“我与红娘子索不相识,她如何会为我而来,我的书信又如何能令她退兵?”

宋县令一怒,脱口而出:“谁不知你对红娘子有救命之恩,她不为你而来,会为谁而来。”

李信一口咬定:“大人,这一定是仇家诬陷的谣言,决无此事,决无此事!”

无论宋县令如何左劝右说,李信就是不承认认识红娘子,宋县令无法,只能让人把李信重新押回牢中,在城中贴出通造,晓谕城中百姓,“不得为乱匪引路,不得与乱匪有接触,每家出一人,协助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