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2 / 2)

论述。</p>

道德这个词,是永远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在不同的环境里,道德有不问</p>

的理解和判断。道德与法律究竟有何界限呢台湾著名作家柏杨曾经有一段</p>

精辟的论述:</p>

“道德是怎样的一个玩艺儿女人淫荡通奸是不道德的,甚至是犯法</p>

的,而男人淫荡通奸不但不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反而视为风流韵事,可以傲</p>

视群论。女人嫉妒吃醋是不道德的,而男人嫉妒吃醋却不但不道德,而往往</p>

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p>

我们常说把谁送上道德法庭。这种“法庭”是无形的,任凭你的想象和</p>

发挥。但是,无论哪一个时期哪一种环境,道德总是存在的。实际上,道德</p>

也有一个立法的问题,就像普通意义上的立法一样。只是一个在内心,一个</p>

在外部而已。</p>

外部的立法由国家特定部门来进行,然后由法院或法庭执行,其手段是</p>

强制的。制定的法律一经颁布,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否则就将</p>

受到刑事处罚。与外部立法不同的是,道德这种内心的立法依靠的是良心,</p>

如违反,须受到良心的谴责和制裁。</p>

康德认为道德性的立法不能在外部,而法律性的立法只能在外部,并且,</p>

道德性的行为动机必须出于义务;而合法性则不问动机如何,只要行为与法</p>

则一致即可。</p>

例如,从利己心、恐惧心和虚荣心等出发,即使履行了义务,满足了合</p>

法上的要求,但不能视之为满足了道德上的要求。</p>

法与道德的出发点却是一致的,那就是自由的人格。人格的自由意味着</p>

属于本体世界的伦理人格有着平等的尊严。这种自由才是一切人类作为人而</p>

具有的天赋的权利,你自己意志的自由驱使应与基于普通性法则的大众自由</p>

并行不悖,这种要求是法的普遍原理。</p>

康德还以倡导“国际联盟”而著称。他在本书中说,国际社会仍处在野</p>

蛮无法状态。他倡导摆脱这种状态,使最小国家也无须依靠自已的力量和法</p>

的判断,而依靠庞大的国际联盟使其领土完整和权利得到保障。联合国作为</p>

当今世界的国际组织该起怎样的作用,而实际上又如何,一直是我们关注的</p>

问题。这个问题康德早在18世纪就作了回答。他认为,要实现世界和平,必</p>

须在自由的各国联盟的基础上建立持久和平,逐渐废除常备军。如果联盟是</p>

不自由的,甚至受到某些国家的单向控制,那么其作用就无法体现。</p>

在本书中,康德提出的国际组织的理论是具有极强的预见性的。</p>

另外,本书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主张:</p>

著作权的理论,作为保护著作权的先驱者的康德,认为著作权是一种无</p>

形财产,应与物权的书籍所有权区别开来,并加以保护。这是在世界法律史</p>

上最早提出著作权概念之处,从这点上看来,康德是具有极敏锐的预见性的。</p>

刑罚理论,康德的刑罚理论是绝对主义的报复刑论的代表。康德强烈地</p>

否定“不是为己犯罪而是为了使己不犯罪”的论说。他认为,刑法遵循罪与</p>

罚均等,这是正义的要求。</p>

自然法理论,其中关于自然状态和国家状态的论述是具有划时代的创见</p>

意义的,它在今天的私法和公法建设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p>

道德形而上学法论基本上莫定了康德在法理学方面的地位,他也</p>

因此成为人们永远怀念的一位伟大的开创者。</p>

在他的墓碑上写着:</p>

在这里,伟大导师将流芳百世,青年人啊,要想想怎样使自己英名长存。</p>

精彩篇章推荐</p>

法与道德部分这部分集中体现了康德的法理思想,他的这方面的成就</p>

基本上浓缩其中。</p>

精彩语言辑录</p>

要像爱自己一样爱自己的亲人。</p>

谁能始终保持青春,谁就是一个幸福的人。</p>

要勇于动用你自己的聪明才智,你才能真正得到自由。</p>

中国宪法教程</p>

作者:许清</p>

成书时间:1995年</p>

类别:法学</p>

版本推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版</p>

书海领航</p>

许清,在我国政法最高学府中国政法大学担任宪法教研室主任、教授。</p>

在中国宪法学界,他是当之无愧的权威学者。多年以来,他为中国宪法的普</p>

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著述包括中国宪法教程全编、宪法学</p>

概念、中国宪法讲义等,都成为全国使用率最高的宪法教材。</p>

许清最得意的就是中国宪法教程一书。此书出版后,连印多次,发</p>

行量居类似教材中的首位。</p>

作者在书中并不打算对“宪法”这一事物作纯学理的阐述。他侧重于“通</p>

俗”两字。在中国,最重要的不是法学理论的普及与推广,而是将“法”的</p>

概貌以简洁明了的方法向人们介绍,这对于实现完全的“法治”无疑至关重</p>

要。许清紧紧抓住了这一关键,并在中国宪法教程中认真落实,使得此</p>

书脱离了枯燥的概念解释。他从现行宪法内容与结构出发,侧重环环相扣的</p>

章节形式,这也是该书为什么能够受到使用者热衷的原因之一。</p>

因为,斤斤计较于“概念和体系”已变得没有什么意义了,作者的贡献</p>

并不在于立起一个学科体系,而在于为紧迫的现实需要提供了操作层面上的</p>

简介和阐述。</p>

当然,纯粹的法学读本,不一定能在本例和引文套路上有什么创见,这</p>

就显示了某一种程序上的单调性,要求读者不要仅仅因为“不好看”而放弃</p>

阅读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现代社会不能没有法律意识。</p>

这也是衡量一个现代人知识结构的标准之一,而宪法又是所有法律的基础,</p>

任何法律内容上不得与根本**有任何抵触,故而说,要学习法律一定要从</p>

宪法开始。内容梗概</p>

我国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确认了立</p>

国的基本原则和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国家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p>

方面的基本原则,构建了我国各个领域活动的基本框架。</p>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有关治理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的</p>

基本原则都有根本法的形式集中地体现出来,宪法所确立的宪法原则就成为</p>

我国日常立法的基础和依据。宪法也是我国最高法律。它的法律效力高于其</p>

他法律,违宪的法律是无效的,没有宪法依据的立法不能成立,已经制定的</p>

必须废除和修改。我国宪法还具有纲领性的特点,它既总结我国人民建设社</p>

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同时还把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写进宪法,使它真实</p>

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并顶示着这种变化的发展前景。</p>

中国宪法教程不仅全面地叙述了我国宪法的发展和现行宪法的概</p>

貌,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念转换。</p>

分清“人治”和“法治”的概念,是人治,还是法治这是一个古老而</p>

有争议的问题,也是目前我们所关注的问题。</p>

所谓“人治”并非指治国要靠人,而是指“一人之治”或“少数人之治”,</p>

即**,其实质是靠当权者个人意志与权威来治理国家。这种人治并不排斥</p>

法制,而是要求法律要听命于当权者个人的意志,即依人立法,以言代法,</p>

以权压法。讲的是法,但都以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p>

至于“法治”,也不简单地只是“靠法来治”。“法治”强调法的平等</p>

性和至高无上的权威;要求任何权力都来自宪法和法律,任何权力都受到法</p>

律的约束,法律要治民,更要治吏。</p>

现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是法治经济,</p>

要强调市场主体的平等性、自主性,法制要求更加民主化。</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