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1 / 2)

 ”,这两句话表出中国艺术</p>

的最后理想和最高成就。【】唐宋人的诗词是这样,宋元人的绘画也是这样。</p>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p>

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p>

种境地的。</p>

一个充满音乐情趣的宇宙时空合一体是中国画家、诗人的艺</p>

术境界。</p>

美的历程</p>

作者:李泽厚</p>

成书时间:1981年</p>

类别:美学</p>

版本推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p>

书海领航</p>

美的历程是一部小书,篇幅不过十几万字。美的历程又是一部</p>

大书,它考察了从远古图腾到明清绘画、工艺达数千年华夏民族的艺术发展。</p>

读之使人神驰千年,邀游于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领略一个又一个时代的艺术</p>

精神,把捉到华夏民族美的足迹。本书夹叙夹议,见解精到,文字简洁,明</p>

白晓畅。不仅专业研究者把它作为必不可少的参考书,而旦一般的读者读来</p>

也会饶有兴味。本书自80年代初出版以来,风行一时,数次再版,并曾被列</p>

为青少年必读书目,引导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步入美的殿堂。总之,若想在</p>

短时间内大致全面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美的历程是一部适合的读物;若</p>

想得到美的熏陶,美的历程更是一部很好的读物。</p>

这部书的作者是李泽厚。李泽厚1930,湖南长沙人,1954年毕</p>

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p>

作。李泽厚年少成名,当他还是个二十几岁的青年的时候,就参加了当时全</p>

国性的美学问题论战,以其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全性相统一”</p>

的美学观,脱颖而出,卓成一家,奠定了其在中国美学界的重要地位。进入</p>

新时期之后,他不断拓展和深化其学术探索,在美学、哲学和思想史研究诸</p>

方面,迭出新作,多所创见,对于美学、哲学、文学和文化诸领域都产生了</p>

较大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新时期的美学、文学理论的更新与突破,</p>

其人其作已成为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引人瞩目的现象之一。美的历程即</p>

是其新时期的重要著作。</p>

内容梗概</p>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p>

一艺术门类的发展。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p>

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p>

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点面结合,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p>

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的分析与说明。</p>

作者认为,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决定</p>

它们的归根到底仍然是现实生活,故而考察一个时代的文艺,必先考察那个</p>

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况。本书的每一章都大致遵循着这一思想构架而展</p>

开。</p>

这里以第六章佛陀世容为例说明。本章论述佛教石窟艺术。作者把</p>

它分为甲魏、乙唐前期和丙唐后期、五代及宋三个时期和类型。</p>

从这三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中,可以明显看出艺术是如何决定于社会状况</p>

的。</p>

从东汉灭亡到唐帝国建立,这中间的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的</p>

时期。朝代屡换,战乱频仍,阶级和民族的压迫剥削残酷而野蛮,常有暴虐</p>

杀戮,苦难无边。现实世界毫无公平和合理可言,于是佛教走进了人们的心</p>

灵,人们在宗教中得到安慰,得以逃避现实世界。于是,相应的体现在石窟</p>

艺术上,如割肉喂鸽、舍身饲虎等悲惨的佛经故事成为壁画的主要题材,这</p>

无疑是悲惨现实的艺术写照;另外石窟佛身雕塑的造型特征却是宁静、高超、</p>

飘逸的,正是这与人世间的强烈反差,使得人们把绝望中的希望、美好的理</p>

想都寄托在它身上。此时的北魏雕塑,形成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美的高峰。</p>

这是第一时期。第二时期是唐前期,此时社会和平稳定,于是对佛国的想望</p>

和宗教的要求便有变化,在石窟中,则佛像有了更多人情味和亲切感,而壁</p>

画中先前那些残酷悲惨的场景图画也消失了,代之以各种幻想出来的“极乐</p>

世界”的佛国景象。这一时期的石窟艺术,被作者称为“幸福存梦想,以引</p>

人入胜的虚幻颂歌”。第三时期起于中唐,当时经济上较为发达,政治上科</p>

举制度确立,世俗地主势力大增,而中上层广泛追求奢侈享受。中国封建社</p>

会开始走向它的后期。这一历史变化到北宋完成。而这一切在敦煌壁画中体</p>

现出来:现实生活的写真逐渐在壁画中占据重要位置,人世的生活战胜了天</p>

国的信仰,艺术的形象超过了宗教的教义。而到了宋代,雕塑同样迥异于魏、</p>

唐。它不是思辨的神魏或主宰的神唐,而完全是世俗的神,即人的</p>

形象。这时的石窟艺术,其宗教意义已微乎其微了。石窟艺术这三个时期的</p>

演变,正昭示着艺术的发展与变更正与社会的发展与变更息息相关。</p>

再如第七章盛唐之音。提起唐代的艺术,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最先想</p>

到唐诗。唐诗正是盛唐艺术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诗歌艺术的顶峰。那么,</p>

它何以出现在这一时代呢作者的分析给出了答案。唐代是中国古代最为辉</p>

煌的时代,帝国初始,在政治、财政、军事上都非常强盛,对外开疆拓土,</p>

军威四震,国内则是相对的安定和统一。一方面,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另一</p>

方面,中外贸易交通发达,同样也带来了异域的文化。这是空前的古今中外</p>

的大交流大融合。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取,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p>

造和革新,打破框框,突破传统,这就是当时的社会氛围和思想基础。在政</p>

治上,官阶爵禄日益代替阀阅身分,成为唐代社会视为最高荣誉所在。先前</p>

的门阀士族被压制,世俗地主阶级的势力在上升与扩大,科举制度的确立,</p>

使得知识分子可由考试而做官,参与和掌握各级政权,突破了先前门阀世胄</p>

的垄断,一条充满希望前景的新道路在向他们开放,等待着他们去开拓。个</p>

人、民族、阶级、国家都处于欣欣向荣的上升阶段。就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p>

孕育出了盛唐艺术,孕育出了唐诗。它蕴含着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p>

和感受,憧憬和执着,渗透着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即使是享乐、颓</p>

丧、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灼着青春、自由和欢乐。初始,卢照邻骆宾王使</p>

诗歌由宫廷走向生活,刘希夷张若虚又使之变而为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王</p>

勃等初唐四杰继而把春江花月夜式的少年空灵的感伤,化而为壮志满怀</p>

求建功立业的具体歌唱;终于,陈子昂喊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p>

盛唐之音自此而始。此后,边塞诗、田园诗各擅胜场,前者豪迈勇敢,一往</p>

无前,后者优美宁静,明朗健康。而李白,更以其狂放恣肆的气魄,天纵神</p>

授的奇才,奏出了盛唐艺术的最强音。惟其有盛唐,才能有唐诗,有李白。</p>

在本书中,作者以细密的考察论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p>

艺术门类在各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变,并在充足的个例分析之下以高度凝练的</p>

语言指出了各个重要时代的艺术精神:</p>

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p>

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p>

绘的则是世俗人情。</p>

精彩篇章推荐</p>

1.第三章先秦理性精神讲汉民族心理结构的形成及对后世艺术</p>

与审美思想的巨大影响。</p>

2.第七章盛唐之音讲盛唐艺术风神。</p>

3.第九章宋元山水意境讲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兴起与演变。</p>

精彩语言辑录</p>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情。</p>

具体的历史充满偶然,包括个人才能的偶然,从来不可能像理论</p>

逻辑那样整齐。</p>

千秋永在的自然山水高于转瞬即逝的人世豪华,顺应自然胜过人</p>

工造作,丘园泉石长久于院落笙歌。说禅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