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2 / 2)

“请看,他出穴的精灵在向你耳语,</p>

做个堂堂的男子汉,不要步我后尘。”</p>

这部以歌德亲身经历为素材,在短短的四周之内就创作出来的书信体小</p>

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人们也许会问,自杀从来就被看作是一</p>

种令人发指的行为,为什么维特自杀能引起那么多青年读者的辩护、同情呢</p>

这正是歌德超出一般作家的地方。他敏锐地把握住了当时青年人特有的多愁</p>

善感和悲观厌世心理,并将其浓缩在主人公维特的身上,使他成为一个时代</p>

的典型形象。歌德以他非凡的见解和勇气,在当时死寂的德国文坛挑起了轩</p>

然大波。1774年此书出版后,立即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各种评论纷至沓来。</p>

歌德也因此而名声大噪,成为德国文学狂飙突进运动的主将。</p>

少年维特之烦恼很快就风靡欧洲。据说,当年横扫欧洲大陆的拿破</p>

仑皇帝也曾对此书青眼有加,即便是烽火连天的征战也不忘将其带在身边,</p>

以便随时阅读。1808年,拿破仑率大军攻破魏玛公国之后,亲下谕旨召见了</p>

歌德,并跟歌德大谈特谈他本人对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意见。无形之中,</p>

这本小书的地位又被抬高了许多。时至今日,少年维特之烦恼仍吸引着</p>

世界各国众多的青年读者。小说中主人公那绵绵无尽的情思、激烈的内心冲</p>

突、亦苦亦甜的恋爱感受以及诗情画意般的自然景色描绘,经常使他们沉湎</p>

于其中。</p>

歌德刚去世以后,德国哲学家谢林就说,歌德的死是德国文学甚至整个</p>

德国遭受的“最令人痛苦的损失”。人们把歌德当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没</p>

有了歌德,他们就会感到孤独和虚弱。几十年后,大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p>

采对歌德仍倍加推崇,他断言:“歌德的文学属于比民族文学更高的那</p>

一类文学。”诚如他所言,歌德的作品,不论是早期的少年维特之烦恼,</p>

还是临去世以前完稿的浮士德,都超越了时代和国度的限制。歌德在作</p>

品中全力投入了他对人类情感和心灵本性的真切关怀人活在世上,就应</p>

该像维特那样敢爱、敢恨;人又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所爱而活着,他还要像</p>

浮士德博士那样,为追求自己的灵魂完整而活着。这种关怀不但使歌德的作</p>

品获得了持久的艺术魅力,而且也使歌德本人当之无愧地跻身于世界文学巨</p>

人之列。</p>

内容梗概</p>

1771年春天,刚刚经历了一场爱情波折的少年维特离开家乡,到一处僻</p>

静的地方隐居,他写信给朋友威廉,描绘当地风光,在那儿他逐渐忘却了早</p>

先郁闷不乐的生活。他找到了一间怡人的小茅屋,四周环绕着可爱的花园。</p>

他感到在这块宁静的地方,他将能独自愉快地度过余生。</p>

过了几天,他又写到,他的灵魂在乡村田野的环境中复苏了。他不需要</p>

与书本为伍,不需要有老朋友陪伴,因为他来到了一个新天地,徜徉于大自</p>

然中间,心旷神怡,甚至都不想作画了。他提到附近一个名叫瓦尔海姆的小</p>

村子,在那儿的一家乡村小旅店里,他能够品尝到美味的咖啡。他还经常静</p>

坐在两株大菩提树下,阅读古希腊大诗人荷马的作品。他给威廉写了很多信,</p>

字里行间透露出那种陶醉于自然美景和淳朴生活的怡然自得之情。</p>

他给威廉的信突然中断了。隔了一阵子,他又写信告诉友人的女儿说,</p>

他遇到了一位天使。在一次乡村舞会上,他结识了少女夏绿蒂。她是当地法</p>

官先生的女儿,住在离瓦尔海姆不远的猎庄里。夏绿蒂长得非常漂亮迷人,</p>

虽然她已经订婚了,可维特却对她一见钟情,不能自主。他丝毫不理会别人</p>

的告诫,在舞会里,他一再邀请夏绿蒂跳舞,想尽办法吸引她的注意力。他</p>

们谈起了她的未婚夫阿尔伯特,结果刚才还飘飘欲仙的维特变得心烦意乱起</p>

来,差点弄散了跳舞的队列。这时一阵暴风雨迫使舞会中断了。女主人邀请</p>

客人们到一间有百叶窗和窗幔的屋子里,在夏绿蒂的组织下,大伙玩起了数</p>

数游戏。暴风雨过后,维特终于忍不住背着别人亲吻了夏绿蒂的纤纤玉手。</p>

舞会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客人散尽,维特迎着东升的旭日护送夏绿蒂回</p>

家。</p>

从此以后,维特成了夏绿蒂家里的常客。他用绿蒂来作为对她的昵称。</p>

当绿蒂进城去陪护一位生病的夫人时,维特甚至把自己也当成了需要绿蒂照</p>

顾的病人。一天,他陪伴她去拜访一位老牧师。他感到绿蒂年轻的容颜,也</p>

同样给这位老人带来了新的活力。</p>

维特是无法忍受同绿蒂的短暂的分别的。所以不论绿蒂去照顾病友,还</p>

是出外散步,他都陪伴在侧。当他们到附近郊游时,即便是绿蒂不经意的一</p>

瞥,也足以使维特头晕心跳,想入非非;每当她的手指无意间触到了他的手,</p>

他俩的脚在桌底下碰到一起,他就会感到血液在血管里奔流,如醉如狂。他</p>

在信中向朋友坦言,他几乎把画画给荒废了,因为他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p>

投入到对绿蒂的爱恋之中。</p>

过了一段时间,绿蒂的未婚夫阿尔伯特回来了。维特对阿尔伯特拥有绿</p>

蒂十分嫉妒,他的意志因沮丧而显得消沉。好友威廉写信给维特,劝他要么</p>

争取得到绿蒂,要么根本放弃这无望的爱情。维特动摇不定,他既没办法从</p>

有风度涵养的阿尔伯特手中夺回绿蒂,又不甘心轻易放弃对绿蒂的追随。一</p>

天,他同阿尔伯特在人的生死问题上争论起来,维特感到要想得到他人的理</p>

解是多么的困难。</p>

维特心中的郁结始终无法排遣,忧伤苦闷的情绪与日俱增。惟有在睡梦</p>

中,他才能奢望拥有绿蒂。可是梦醒时分,又陷入了令他绝望的黑暗。最后</p>

他不得不下决心离开瓦尔海姆,离开绿蒂和阿尔伯特。他的好心的朋友帮他</p>

在一位公使那里找了一份差使。在与绿蒂和阿尔伯特共度的最后几个小时</p>

中,维特假装若无其事,并未让他们知道他即将离开,因为他觉得自己无法</p>

忍受向绿蒂告别的那一刻。</p>

就这样,繁忙的公务使维特暂时忘记了心中的痛楚。但是随着时光消逝,</p>

他渐渐讨厌那位既古板又挑剔的公使了,对于繁冗琐碎的公事也完全丧失了</p>

兴趣。一天,他在一位很器重他的伯爵的府上吃饭,正巧那天是当地显贵在</p>

伯爵家聚会的日子,像维特这样的小人物是不容插足的。可他忘记了这一点,</p>

竟和一位平时熟识的小姐攀谈起来,结果遭众人横议,最后很不体面地被赶</p>

了出来。维特忍受不了满城的流言蜚语,就毅然向公使辞职了。</p>

维特辞职以后,一位侯爵很乐意跟他结交,于是就邀请他到自己的猎庄</p>

做客。维特本打算借侯爵的关系入伍,侯爵知道后,劝他打消这个不切实际</p>

的念头。这样,维特在侯爵家里也呆得不自在了。他终于给自己找了一个借</p>

口,决定重返瓦尔海姆,回到心上人绿蒂身边。</p>

绿蒂和阿尔伯特已经结婚了,他们仍把维特当成老朋友来接待。绿蒂时</p>

不时流露出从前的天真活泼和温柔多情,然而这一切却加倍刺痛了维特的</p>

心。愤懑与忧郁积在他心底里,深深扎下了根。他不再是从前那个生气勃勃、</p>

聪敏机灵的维特了,相反变成了一个整天愁眉苦脸的病人。他的举止言谈也</p>

变得更加任性而古怪。不久,瓦尔海姆发生了一起杀人案,一个青年长工因</p>

为爱房东寡妇发了狂,竟然把房东寡妇后雇的长工杀死了。维特怀着极大的</p>

同情心替他向法官求情,企图挽救他的命运,但最终失败了。自此,维特陷</p>

入了更深的痛苦和郁闷当中。他开始对人生感到厌倦了,甚至萌生了辞世的</p>

念头。而绿蒂听从了阿尔伯特的提议,对维特直言,为了她的安宁,不希望</p>

维特今后常去看她。维特一气之下,终于和阿尔伯特闹僵了。他在给绿蒂的</p>

信中写到,当他无法承受住内心的痛苦时,他将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p>

圣诞的前夜,趁阿尔伯特不在家时,维特贸然闯进了绿蒂的房间。绿蒂</p>

对维特的异常举动大吃一惊。她请他朗诵几首苏格兰古歌者莪相的诗。维特</p>

读着读着不能自己,禁不住一头扑在绿蒂脚下,紧紧地拥抱她。绿蒂挣脱逃</p>

进了隔壁房间,把门锁起来。维特站在门外,恳求同她最后说一句道别的话。</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