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节 海船的动力问题(2 / 2)

假设,我先假设一下,系统根据个体的变化和扮演的角色不同,开始给出不同的任务?那么系统为什么不直接给我任务那?让我接触它?要这样拐弯抹角的?还是说它需要开放性发展和有意引导?

事情有些复杂,我不止一次思考这样的问题,只不过很多时候世界就是平常的世界,生活就是平常的生活,我还是平常的我,也许我跟这个世界的强大统治者有过交流,比如说问我是否专职。

当我走到大厅的时候,甘宁正安静的坐在一边,随手拿起我放在书柜上的一本由罗莎兽片组成,羊毛线装订的书籍,上面的内容是我亲自书写,是关于如何有效管理野猪人的书籍,那是我最近在研究的野猪人村官培训教材。

随着领地越来越大,人口开始爆发,外来的小部落存在很多管理上的隐患,比如没有统一律法之类的,不过考虑到野猪人部落有自己的习俗,因此我在研究一种更加标准的管理方式,以便于取代野猪人传统的族长一言堂的管理模式。

这就是对我更加有力的,集权式的封建王朝模式下的管理制度,也就是现阶段,人类正在使用的管理模式,不过我给予了手下村庄更加灵活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会限制他们的规模,同样我们手下的得到的封地只能是村庄。

至于其它好处都是用福利的方式持续给出,我并不会考虑太多的一次性奖励,因为持续性奖励才会让野猪人对领主,对领地更忠心,同时也会将他们牢牢地绑在我的战车上。

这些类似的社会性问题还有很多,我暂时没有办法全部整理出来,我本身也不是搞社会学的,知道的也不是很多,只不过是借助于以前看杂书总结的皮毛,先充当一下门面而已。

甘宁看的很认真,他是一个不错的野猪人手下,他对于如何管理野猪人很上心,经常会听我教授的课程,他想知道为什么我可以聚集起这么多野猪人而不发出混乱。

我看到他认真看书,并没有打扰,这本我编写的书籍,本来就是给我手下的这些队长看的,他们是我管理领地的基础,当然了,我并不担心他们学会之后背叛我,因为这里是一个实力为尊的世界,而我是野猪人中已知的唯一20级职业者,三阶巫医。

由于只有十几页,所以甘宁很快就看完了,当他抬头看到我坐在一边喝水的时候,吓了一跳,赶紧离座,单膝跪在地上道:“领主大人,甘宁不知大人驾到,没有及时迎接,愿接受处罚。”

“不用了,现在没有外人在,先说正事好了,我也正好有事找你,你就先说你的事情好了。”

“大人,属下在得到大量的人员之后,已经有了足够的人员来建造大人安排的船只了,只不过目前动力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属下认为大人给出的风帆动力和船桨动力中,只有船桨动力野猪人可以做到,风帆动力,没办法实现,因为操作那些复杂的风帆需要野猪人血脉觉醒者,现在我们的血脉觉醒者都是战斗单位,用来开船太浪费了。”

看着甘宁一口气说完,我有些诧异,主要是因为甘宁竟然不能完成我说的相对简单的风帆动力,而是能够完成我认为更加复杂船桨动力,于是我问道,“对于船桨动力,你是怎么实现的,我可不认为划船航海是个好主意!”

“水车的传动装置,大人,还有就是那些齿轮组,可以加大或者减小转速,在有三角龙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轻松实现较大的扭力,最主要的是,我们有坚硬的钢质部件,可以保证传动部件的长久使用。”

甘宁的话,让我茅塞顿开,因为,我之前一直考虑的都是相对先进的风帆动力,确忘记在更加原始的社会,人类使用的一直是船桨这样的装备,最主要的是我固化了思想,认为海船只能是这两种动力,确忘了,这里是异世界,野猪人有很好的耐力,最主要的是有三角龙这种强大的生物可以提供更加稳定的动能。

我可以改掉之前设计的飞轮在船体两侧的设计,直接使用在船后面安装螺旋桨的设计,只要用钢质传动轴连接到踏板上,在用齿轮组改变方向和扭矩,三角龙在踏板上骑动,就像是骑动大号的自行车,带动传送带,由于有驯兽技能,三角龙的动作会按照人员的要求完成的特别细腻,有名野猪人专门指挥三角龙就行。

由于航行的动力用螺旋桨提供,在加上船舵和船锚,在船的两侧也可以加装一些防撞的皮垫,完全不用在意动力过大导致的靠岸时的碰撞,而且还可以根据情况增加船身的体积,增加运量。

“很好,给我看看你设计的原型稿件,还有就是把三角龙传动装置的实验数据给我,我看看可以载重多少。”

听到我的命令,甘宁马上就从身后的罗莎兽皮背包中拿出了一堆兽皮,上面刻画了很多东西,都是按照我的要求进行的实验数据,海面上那些木筏和小船就是为了装载这些设备而建造的。

甘宁研究了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对于船只还是没有清楚的认知,但是并不妨碍他完成我交代下去的实验,船桨动力和风帆动力实验就包括在其中。

此时我看到甘宁给我数据,心中的担心也是瞬间就消失了,甘宁出色的完成了我的任务,按照甘宁实验得出的数据,我的领地已经具备了建造排水量为千吨的海船的能力。

至于航速,这个就不用考虑了,毕竟我建造的不是战舰,只是一般的海船而已,所以并不能要求太多,在人员的装载上还是不错的,不考虑后勤和装备的承载,每艘船可以装大约300人,虽然不多,但是也勉强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