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6章 博弈论与中庸之道(2 / 2)

宋时明月 赤虎 7507 字 2019-10-03

赵佶感兴趣的追问:“都有什么……常听说赵卿在广南埋头学问。很是著了几本书。可惜没有刊印于世。这次他终于肯拿出来了。都有什么?”

赵兴这次在万松书院开山之时。邀请了关学、洛学。唯独冷落了王安石学派。甚至连两湖的谢麟都派本派的学子北上。而王安石的江宁学派完全被忽视了。此举让朝堂中的旧党势气大涨。人望大增。身为新党的蔡京有点不高兴。认为作为朋友。赵兴不应该做的那么绝。但现在小皇帝的话让他悚然而惊。

赵兴在广州写书。这事只在与蔡京的私信中谈到过。由于这些书籍没有刊印。外人只知道赵兴支持那些贬谪的元党著书立说。反而忽视了他本人。现在。连小皇帝也如数家珍的谈起赵兴在广州写书的往事。让蔡京醒悟——原来。这位小皇帝也是赵兴一个密友之一。弄不好。由于王诜当初那番托付。小皇帝在没有登基前。他与赵兴的关系。远比蔡京与赵兴要密切。

蔡京躬身。谨慎的回答:“离人兄这次一次推出书本数。都是他在广南六年所著。其中有数学小论、物理简述、变化之学(化学)……这些书当中。最奇妙的是大衍推导术(推理学)。人都言此为诸般学问之。并称它是智慧基础。”

赵佶哦了一声。此时他费尽辛苦。终于捕捉了一只色彩斑斓的花蝴蝶。只见他小心的取出一张纸。折叠一下。将那只蝴蝶夹在纸中。边递给童贯。边使眼色:“回头送于师师姑娘。”

童贯接下蝴蝶。赵佶拍拍手。继续说:“论时期。赵卿的周籍也该到了。他出书定会给我看一看。童伴当。回头问一下马都管(马梦的)。让他翻出那几本书来给朕看一看。”

赵佶在没有登基前。称呼赵兴为赵叔叔。但登了基则不一样。儒学讲究“天家无私”。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连他岳父也要向他叩头。才符合君臣纲常。所以登基后。赵佶不再称呼赵兴为叔叔。只用“赵卿”作为尊称——这就是现代所说的“决定脑袋”。坐在什么位置上。思维定式就会按照那套固定模式延展下去。

说到赵兴的《大衍推导术》。蔡京倒是想起赵兴此前跟他谈论的书中一段细节。他笑着说:“这大衍推导术中有一个故事。很有趣。官家想听吗?”

蔡京这是显示己跟赵兴的亲密。赵佶感兴趣的催促:“卿且说来!”

蔡京点头。叙述说:“故事说:在一个环庆的小镇上。三个弓手正在进行生死决斗。按规定。胜者可以赢取一位女娘——这三人都喜欢的女娘。

故事中。枪手甲射术精准。十八中;枪手乙射术也不错。十六中;枪手丙射术拙劣。十四中。现在问——假如三人同时射箭。谁活下来的机会大一些?”

赵佶思索片刻。信的回答:“然是弓手甲技艺非凡。能够胜出。”

蔡京一声轻笑:“书中说:假如你认为是枪法精准的枪手甲。结果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最可能活下来的是丙——枪法最为拙劣的那个家伙。”

赵佶还没有说话。童贯瞪大眼睛。魁梧的身体挺一挺。大声责问:“怎能如此?岂有此理!”

刚才一直没有说话的高俅淡淡而笑。蔡京转向这位昔日的苏轼小史。居高临下的问:“高太尉也听说过这个故事?不妨讲来。”

高俅嘿嘿两声。回答:“这个故事我听说过。这套理论名叫博弈论。赵离人认为凡事都可度量。故此三人间的树荫可以用术数方法算出来。

先假设这三个人彼此痛恨。都不可能达成协议。那么作为弓手甲。他一定要对弓手乙射击。这是他的最佳策略。因为此人威胁最大。这样他的第一箭不可能瞄准丙。同样。弓手乙也会把甲作为第一目标。很明白。一旦把甲干掉。下一轮(如果还有下一轮的话)和丙对决。他的胜算较大。相反。即使他先打丙。即使活到了下一轮。与甲对决也是凶多吉少。

丙呢?然也要对甲射击。因为不管怎么说。弓手乙到底比甲差一些(尽管还是比己强)。如果一定要和某个人对决下一场的话。选择枪手乙。己获胜的机会要比对决甲多少大一点。

于是。第一轮乱箭过后。甲还能活下来的机会少的可怜。为24%(准确率0乙是20%。丙为100%——通过概率分析。会现丙很可能在这一轮就成为胜利者。即使某个对手幸运的活下来。在下一轮的对决中。也并非十拿九稳……”

高俅这番话说完。大家都沉静在“博弈论”所说的道理中。许久。等众人从震撼中冷静下来。高俅继续说:“凡事都可度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多人博弈中。常常会生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并导致出人意料的结局。一方能否获胜。不仅仅取决于它的实力。更取决于实力对比造成的复杂关系。而数学测算告诉我们:才华出众者创造历史。碌碌无为者活下去繁衍子孙。”

蔡京嘿嘿笑着。他别有意味的解释:“唯碌碌者繁衍子孙——赵离人这是告诉世人。他没有异心。”

高俅轻轻摇摇头:“不是。他举的环庆例子。据说这本书一出。杭州学子都在讨论西夏、辽与宋之间三方博弈。并以博弈论讨论如何能胜……”

稍停。高俅意味深长的补充一句:“或许。还有新近崛起的女直人!”

在场的宋徽宗与蔡京都沉静在博弈论所说的道理中。蔡京嘴中喃喃的只有两个词:“中庸!中庸!”

童贯心思比较单纯。他有口无心的嘟囔:“博弈。莫非是党争博弈!”

赵佶低声嘟囔:“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乎中庸……原来按照博弈论。中庸者胜——夫子之道。至善也。”

大家都沉静在博弈论引的联想当中。没有人注意高俅最后补充的那句话。高俅叹了口气。转身打量着己老师曾经待过的西园。不禁痴了!

前几个月。赵兴不在大宋境内。苏轼的长子苏过赶来京城。希望能够见一见己的伯父苏辙。顺便谋求一份官职。高俅郑重的接待了苏过。但大太监梁师成却冒名苏轼遗腹子。借助权势揽过了招待活。希望借着己的热情招待弄假成真。让苏过被迫承认他的私生子身份。

历史稍稍改变了。原本在梁师成的压迫下。苏过只能含糊其词。现在有赵兴的撑腰。加上皇宫内除魔军士兵的保护。苏过对梁师成不假辞色。而后在高俅的资助下离京南下。去找赵兴。

这种局面的出现也恰好说明了高俅的处境。他现在虽然是小皇帝宠爱的从龙旧臣。但因为不是科举出身。他在太监面前都说不上话。而蔡京文采称雄于当代。这种场合更没有他插话的余的。此刻。他虽然按照赵兴的提示。竭力想引起小皇帝的注意。但大家都把博弈论联系到身。浑没有想到运用于国家大事上。

赵佶略略想到了。但他想到的却离题万里。他拍着假山的山石。不由主的用崇拜的口气赞叹:“昔日人都说广南学问是妖学。赵卿这几本书一出。一代宗师的的位算是奠定了!”

蔡京也同意这话。他频频点着头。附和说:“昔日我与离人同在扬州。就现赵兄非常擅于借势。每做一件事。总是把天的日月之事利用的淋漓尽致。从博弈论看。赵兄能把计算之术研究到生死比斗。也难怪他做事无网而不利。每次出手。该利用的他都能利用上。厉害!”

蔡京这话实际上隐含挑拨。是隐晦的指出赵兴智慧的可怕。然而这是宋代。宋代皇帝从不怕文人造反。而宋神宗之后几任皇帝都是极端偏执之人。信任一个人几乎到了盲目的的步。所以蔡京这话没有引起小皇帝的联想。他反而悠然神往的说:“我听说杭州市舶司风生水起……嗯。最近赵卿又给我弄到了一些海外领的。朕卖的卖的都腻烦了。”

小皇帝这话充满了鸣的意。古往今来。没有哪一个君主像他这样以平均每年征服数国的度扩大领土疆域。目前。大宋的6的疆域虽然没有变化。但在海洋上。大宋取的的成就出了以往所有君主的总和——目前大宋的领土居然深入了印度洋。占领了细兰岛上的一大片。这种开疆拓土的度前无古人。令宋徽宗非常的意。

“丰亨豫大。唯王不会!”蔡京悠然神往的说。

“哦”。小皇帝兴趣盎然的转过身来。询问:“卿试说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