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 意外的消息(上)(2 / 2)

宋时明月 赤虎 2407 字 2019-09-07

从赵兴初次出海中的举止看,他隐约猜到,这位举人很可能是第一次出海,虽然他遇到事情,总是显得那么镇定自若,然而这也是镇定自若的生疏。举人老爷精通航海事宜,在文化程度不高的刘三看来,这不算什么,人们不是常说“秀才不出门,闻知天下事”,然而,面对茫茫大海,面对生死难测的海中巨浪,传说中的海妖、深渊所在,这名秀才敢只带一名学生,轻身闯海,这种勇气古今罕见。

自古以来,走海路都是人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一种无奈的选择。毕竟华夏民族是一种陆地民族,所以大海就成了文人们想象中的神仙之怪的所在。自古以来,别说是举人老爷,秀才闯海的都屈指可数,所以刘三对赵兴只剩下钦佩了。

然而,他依旧要质疑赵兴的声色:“大官人,听你的意思要组织一支船队?船队可不那么简单,大海茫茫,眼凑着对面的船跑一天也不见得能追上。各船之间如何联系,如何通报相互间消息,这都是难题。

小老儿只学过操纵单船,船队的事还不清楚,只是小老儿听说,一支船队需要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全是一样的船可不行。”

“这我想到了……我下了十艘船的订单,但先期只让他们做两艘,其余的,主要是备料,等到我从南阳回来,再动手……

所以,你们现在的任务就是熟悉船——这些早期建造的船都是实验品,等到技术成熟后,这些船都要淘汰,现在关键是熟悉操作。我听说天竺那里的海面,风大浪大,船行驶到那里,很容易被风浪拍散,由于是榫卯结构的船……”

赵兴说到这,突然意识到自己又把话说多了,他赶紧戛然而止。

他说的话新词过多,以刘三的文化水平,完全听不到这番话,他不懂装懂的点点头,自以为是的补充:“还有大官人说的指南针——这玩意好,此去高丽,如果前半段走耽罗航线,我们还能用的着。”

“等我程族的人到了,我们马上去明州”,赵兴顺势转移话题:“年前正是销售旺季,我们快去快回,一个月后,恰好赶得上师尊三子,苏遁的百啐礼。”

*

苏轼进来的时候,徐知州正忙着宴客,他见到苏东坡显得很兴奋,不由分说拉苏轼入席。饮了几杯酒,便抑制不住狂喜地告诉苏轼:由于政绩优良,他这一届任满之后将升迁,目前他已经上下打点好,指郡湖北,希望能在更靠近京城的地方任职。

徐知州忘了苏轼的身份,这个令他兴奋异常的消息,对苏东坡确是灾难。

这么一个肯照顾他的州官走了,在新州官的管理下,他能继续活得逍遥自在吗?

ps:俺在奔波挣钱哟,读者投点票支持下,多谢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