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1 / 2)

帝师 锦暖儿 0 字 2022-09-29

 杨瓒晕倒了。</p>

在医帐前,当着全营人的面,脸色苍白,软倒在地。</p>

霎时间,空气似被冻结。</p>

顾卿弯腰,抱起杨瓒,黑眸凝结,周身似有煞气席卷,无人敢近半步。</p>

伤兵营前,李大夫正在熬药,想起满营伤兵,见底的药箱,颇觉棘手。</p>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p>

没有伤药,纵然医圣再世,也将束手无策。</p>

杨御史的几瓶伤药,效果极好,奈何分量太少。想救治这么多伤兵,实如杯水车薪,完全不可能。</p>

想救人,还需朝廷下旨,从边卫调运。</p>

天寒地冻,大雪封路,一来一往又将耗费不少时日。伤重者恐难保全。</p>

想到这里,李大夫连声叹息。</p>

正发愁时,头顶突然罩下一层阴影。来不及反应,已被来人架住胳膊,二话不说,抬起就走。</p>

“我的药”</p>

“小心我的药”</p>

“徒儿”</p>

惊呼数声,人已被拖走五步。</p>

“徒儿,看着药”</p>

听到声音,徒弟跑出营长,李大夫早在十步之外,双脚不沾地,药箱都被带走。</p>

“师父?放开我师父”</p>

见师父被架走,徒弟大急,就要提步来追。</p>

“不必跟着我,我没事。熬药,先看着药”</p>

认出来人是赵横,李大夫不再挣扎,扬起嗓子,止住徒弟。见对方焦急之色稍缓,顿了顿脚,终回身熬药,才转过头,问道:“赵校尉,如此匆忙,可有人受伤?”</p>

“事出紧急,还请见谅。”</p>

话落,赵横没有多做解释,加快脚步,很快穿过大片营地,停在一座新搭的帐篷前。</p>

中军大纛立在左侧,数名守卫手按长刀,神情紧绷,如临大敌。</p>

帐帘掀起,两名校尉走出,见到李大夫,顿时满脸激动,如遇救星。</p>

“可是营中大夫?”</p>

“正是。”</p>

“太好了”</p>

一名校尉上前,道:“快随我来”</p>

“怎么回事?”</p>

话音尚未落下,李大夫再次双脚悬空,脚不沾地,被“送”进帐篷。</p>

北风吹过,碎雪飞舞。</p>

蓬发遮眼,李大夫叹息一声,无奈之下,只得认命。</p>

只不过,老人家骨头脆,能否顾忌些,小心点,轻拿轻放?</p>

帐中燃着四个火盆,一身棉袍立在其中,少顷便有了汗意。</p>

靠西侧一张矮榻,铺着厚实的毛毡,又压着三张皮毯。如不仔细看,压根注意不到,榻上有人。</p>

顾氏兄弟均在帐内,却不见赵榆和张铭等的身影。</p>

见到李大夫,顾鼎立刻起身,抱拳道:“军汉粗莽,还请见谅。”</p>

“总戎莫要这般,草民当不得”</p>

认出顾鼎,李大夫忙回礼。</p>

自始至终,顾卿一直没有出声。</p>

坐在矮榻边,握着杨瓒手腕,表情冰冷,一动不动,仿佛冰雕一般。</p>

“请大夫来,是为是杨御史。”</p>

看到兄弟这样,顾鼎眉间皱紧,也是不好受。</p>

谁能料到,杨瓒伤重如此。</p>

简单道明情况,顾鼎上前两步,拍了拍顾卿的肩膀,示意让开些,容大夫诊脉。</p>

万万没料到,顾卿头也没回,声也没出,扣住顾鼎的手腕,向前一抛,直接把顾鼎扔飞出去。</p>

砰的一声,顾总戎贴在帐上。</p>

画面太“美”,非一般人能够欣赏。</p>

帐中校尉倒吸冷气,齐齐低头,坚定表示:标下眼神不好,什么也没看到</p>

李大夫正打开药箱,见此一幕,药瓶没拿稳,直接掉在地上。</p>

顾鼎无语。</p>

站稳之后,仰望帐顶,默默垂泪。</p>

深呼吸,才没有当场爆发,来一出兄弟阋墙。</p>

好,是他不对。</p>

忘记兄弟有这个忌讳,不容人从背后靠近。加上杨御史情况不明,兄弟心烦,以致六亲不认,冷酷无情,逮谁扔谁,可以理解……理解个xx</p>

扔飞顾鼎,顾卿让开位置,没有半点反省之意。</p>

李大夫上前,小心揭开皮毯,按上杨瓒手腕。</p>

顾鼎擦干眼泪,转过身,大步走到帐边,不顾校尉诧异的目光,猛然挥拳。其势之猛,当能徒手博虎,生撕野狼。</p>

连出数拳,顾总戎依旧气不顺。</p>

看什么看?</p>

揍不过兄弟,还不许他挥两下空拳?</p>

校尉低头,嘴角可疑的抽动两下,到底没敢出声。</p>

顾总戎和顾同知,当真是同一个娘生的?</p>

看长相,应该是……吧?</p>

帐篷内,李大夫凝神诊脉。</p>

先右手,再左手,又掀开眼皮,看看舌苔,表情变得很是奇怪。</p>

最后,老大夫收回手,拂过长须,沉吟半晌,神情越来越奇怪,甚至对几十年的医术产生怀疑。</p>

“大夫?”</p>

见他不语,顾卿周身气息更冷。</p>

“可要紧?”</p>

“啊?”</p>

李大夫回过神,看一眼顾同知,再看一眼杨瓒,眉间紧锁,差点揪掉两根胡子。</p>

这情况,该怎么说?</p>

杨瓒的伤的确重,必须好生调养,才能痊愈。粗心大意,留下病根,几年也养不回来。</p>

然在现下,人没有发热,伤势也没有恶化迹象,脉息平稳,气息和缓,为何会“昏迷”不醒?</p>

揪掉两根白须,李大夫盯着杨瓒,眼中满是无奈。</p>

唯有一个解释,睡着了。</p>

仔细想想,倒也不是没有征兆。</p>

鞑靼叩边,进犯蓟州,威逼京师。</p>

身为监军,杨瓒常备不懈,组织役夫加固城垣,多日不眠。战况激烈时,更不顾凶险,亲身上阵,率领边军杀退数次进攻,坚守城头,不退半步。</p>

战后,身负刀伤仍不得歇息。</p>

顾晣臣重伤不起,性命一度垂危。谢丕伤在腿上,无法轻易走动,能分担的实在有限。</p>

重布营地,安置伤兵,新设布防,诸多善后事宜,均要杨瓒亲为。期间,为夺战功,守军和援军起了几次冲突,也要他来处理。</p>

一桩桩,一件件,一肩扛起数责,能支撑到现在,已是殊为不易。</p>

为防诊错,疏忽暗疾,李大夫再次查看,比之前更为细心。</p>

最终得出同样结论,杨御史疲累过度,睡昏过去。</p>

“仅是熟睡,并无大碍?”</p>

“回同知,杨御史身负有伤,多日未曾合眼,先时用过药,勉强撑起精神,现如今,恐至极限。遇总兵官与同知归来,顾虑稍减,昏睡过去也是寻常。”</p>

顾卿颔首,冷意稍减。</p>

立在榻旁,毫不忌讳旁人视线,俯下身,视线凝在杨瓒脸上。白得透明的手指,轻轻滑过杨瓒眉间,长睫低垂,掩去眸中暗光。</p>

顾鼎回身,见到此情此景,口水呛在嗓子眼,突兀的咳嗽起来。</p>

视线在顾卿和杨瓒之间逡巡,来来回回,不下五次。</p>

兄弟,这么多双眼睛,能否注意一下影响?</p>

终于,引来顾卿回视,相似的眸子,冷光更甚,刺得人头皮发紧。</p>

顾鼎不自觉后退半步,下意识摆出防备姿态。</p>

他错了,还不成吗?</p>

好歹是兄弟,千万莫动手</p>

顾卿收回目光,继续盯着杨瓒。顾鼎几乎咳出眼泪,愈发感到无奈。</p>

老话说的对,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p>

杨御史聪慧绝伦,惊才绝艳。读书七行俱下,为官卓有远志,以书生之身剿匪御敌,守卫城池,遇险情而不退,临杀机而不惧,当为世人惊叹。</p>

大战之后,带伤操劳,精疲力竭,亦无半声怨言。不是突然晕倒,顾鼎压根不会想到,他的伤竟然这么重。</p>

早年间,兄弟做夜不收,奔袭草原,一去便是几天几夜。回来之后,也是倒头就睡,两日不醒。</p>

想到这里,顾鼎咳嗽渐止,目光又是一变。</p>

这两人都是不要命的主,凑到一起,当真是绝配。</p>

问题是,一个言官,一个锦衣卫,前者简在帝心,后者是内定的北镇抚司指挥使,这样的“搭配”,亲兄弟都觉头皮发麻。</p>

谁敢上门找茬,好听点,是虎胆英雄,勇猛无惧;难听些,十成嫌命太长,洗净脖子找砍。</p>

“杨御史无事,本官便放心了。”</p>

干笑两声,顾鼎转身离开帐篷。</p>

再不识趣点,兄弟的眼神能把他戳成窟窿。</p>

李大夫微感诧异。</p>

本以为,大纛在旁,此处当是中军大帐。</p>

竟是想错了?</p>

摇摇头,这样的事,不是他该操心。确定杨瓒无碍,留下一瓶伤药,两卷白布,简单吩咐两句,就要告辞离开。</p>

“做多两个时辰,需将人唤醒,用些饭食,再换伤药。”</p>

从鞑靼开始攻城,杨瓒几乎水米未尽,又累又伤,不晕才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