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1 / 2)

 的工具即加、减、乘、除的试题。</p>

我们一起到自然界里去,我让彼特里克注意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解决的那许许多多的应用题。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我坚定地相信:这一天彼特里克完全**地解出了一道应用题。这孩子的眼睛闪闪发亮,他开始解释应用题里说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的解释是断断续续的,但是我看得出,以前像被迷雾遮住一样的东西,终于在这孩子的眼前变得清晰起来了。彼特里克非常高兴。我也轻松地舒了一口气:这一天终于等到了。这孩子连放学的时间也等不及,就跑回去,跟母亲分享他的快乐。妈妈不在家,他就高兴地对奶奶说:“我自己解出了应用题”彼特里克为自己的进步而感到自豪。而纯洁的道德的自豪感,这是人的尊严的源泉。没有为自己的劳动而感受到自豪感,就谈不上培养出真正的人。</p>

这件事引起了我们全体教师的深思。我们开始用另外一种眼光去看待那些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作出最后的、绝对的结论:某某学生什么都做不来,他的命运就这么注定了。也许,一个孩子在1年、2年、3年内什么都不行,但是终有一天是能行的。思维就像一棵花,它是逐渐地积累生命的汁液的。只要我们用这种汁液浇灌它的根,让它受到阳光的照射,它的花朵就会绽开。让我们教会儿童思考,在他们面前展开思维的最初的源泉周围世界吧。让我们把人类最大的欢乐认识的欢乐给予儿童吧</p>

78、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p>

我永远不会忘记一个叫巴甫里克的学生。对于像他这一类的学生,有些教师抱着善意的同情,另一些教师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但都一致认为:“看来,这孩子没有能力掌握知识。”我还记得,在刚入学的时候,巴甫里克是一个多么活泼的、好动的、好奇心强的孩子,而过了不久,他就变得沉默寡言,过分地守纪律、听话和胆小了。</p>

在入学后的最初几个星期里,巴甫里克就感到,他和别的孩子有些不同:一年级的同学们能够很容易地把单个的字母拼成音节并且朗读出来,而他不知为什么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把这个字母跟另一个字母分辨开来;同学们只要把一首关于美丽的冬天的短诗用心地听两三遍就能记住,可是他无论如何也记不住。女教师专门为他一个人把那首短诗一连读了好多遍,他也用心地记忆,竭力回想那些词句,但是还是徒劳无功。</p>

女教师愤怒地说:“为什么你不好好学习像这样,我在放学后还得陪着你补多少课啊”这孩子全身瑟缩着,愁眉苦脸地站在那里。</p>

在校务委员会的会议上,女教师在介绍自己班级的情况时,给巴甫里克做的鉴定是:“思维迟钝的儿童。”女教师说:“他对待图画和自然现象的态度很消极。很少思考、比较和对比。对他得一遍又一遍地教。一道应用题,或者一个最基本的依存关系,他思考的时间要比别的孩子多2、3倍。”女教师认为,既然巴甫里克是一个思维迟钝的孩子,那他就应当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女教师不仅在学校里给巴甫里克尽量补课,也给巴甫里克的母亲提出同样的忠告。</p>

有几次,我有机会带领孩子们到田野里和树林里去。一到这种地方,巴甫里克就变得跟在教室里完全不同了。这个“思维迟钝”的孩子,对我和同学们讲了许多他观察植物和动物的有趣的事情。从他的讲述里,使我惊异的是,这孩子有一种觉察到乍看起来不易察觉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能力。过后,我对女教师说:“不,巴甫里克不可能成为一个学习落后的学生,我们不要用那些音节和应用题把这孩子的智慧束缚住了。”但是,这位女教师是属于我们教师队伍中幸亏为数不多的这样一种类型的人,这种人认为:学生在课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会变得越聪明。巴甫里克面对教科书而苦思苦想的做法继续下去。一月又一月过去了,一个学季又一个学季过去了,女教师竭尽全力要把巴甫里克“拉到”那个标志着平安无事的救命的分数线上来。巴甫里克为此吃尽了苦头。他几乎没有时间去参加课外活动。只要他跟同学们一起玩耍那么个把小时,女教师就认为他偷懒,不肯用功。而且总的来说,这位女教师本来就认为学生参加课外小组活动,不过是用一点什么事情填补学生的空闲时间的一种手段而已。那么,既然她断然认为巴甫里克不可能也不应当有空闲的时间,还谈得上让他参加什么课外小组吗她说:“再说,巴甫里克对于别的孩子感兴趣的那些事,本来就没有真正的兴趣。”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女教师讲述了下面的事:“有一次,我带领全班同学到生物室去参观。孩子们在那里看到多少新鲜有趣的事物啊:大家都那么高兴,问这问那,许多学生还想马上就动手做事。可是巴甫里克呢,闷声不响地站着,心不在焉地朝远处的什么地方望着。他在这儿感到枯燥。他的手连任何东西都不接触,说明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p>

可是,我心里在想:“这个孩子具有那么精细的观察力去看待自然界,难道可以这样来评价他吗不,这一次女教师又看错了”</p>

在放学以后,我走进生物室去。这时发现有谁在朝门里张望。原来就是他,巴甫里克</p>

“你在这儿干吗进来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p>

他进来了。从这孩子怎样观察那些对他来说是新奇的现象来看,以及从他跟我一起回家的路上所说的那些非常激动的话里来判断,我开始明白了女教师说巴甫里克心不在焉究竟指的是什么。在那次参观生物室的时候,巴甫里克面前展开了一个新奇的、从未见过的世界。那些植物对他倒是似曾相识的,但是,这里的每一种植物上却都有些新的、不平常的东西:西红柿的茎不是直长的,而像葡萄藤那样弯弯曲曲的,结的果实也是一串串地悬垂着;洋葱头长的像西瓜那么大;还有黄瓜真正的大黄瓜,却生长在瓶子里巴甫里克睁大了双眼,他在想:这一切都是怎样搞出来的呢他的想像已经不是在这里,在充满阳光的温室里,而是在学校的室外园地上,描绘着奇迹般的图画:要是能在学校园地里培育出十棵这样的西红柿,而且让它们长成一排,结出的果实也像葡萄那样是一串串的,该有多好啊可是,他的算术考不及格,他能去幻想这些有趣的事情吗这些幻想怎么能说得出口呢</p>

当我进行这些观察的时候,女教师还是一分钟也不放这孩子离开她的视线,她仍然认为巴甫里克的智力发展只有读好教科书这一条路可走。说来是很奇怪的,如果这位女教师对巴甫里克不是那么关心,如果她能放手让巴甫里克的发展接受学校生活那种迅猛潮流的影响,那也许还会好一点:这个孩子的发展还不至于弄到这样畸形片面的程度。许多学校里还有这么一批教师,他们善意地爱护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抠书本,但他们的这种关心归根到底却把事情搞坏了。</p>

巴甫里克十分艰难地从四年级小学毕业了。让他升入五年级的时候,女教师提了许多附带条件。她事先向五年级的所有教师介绍了给巴甫里克写的教育鉴定,还转交了一份巴甫里克所犯的语法错误登记表,以及一份今后应当让他经常复习的算术规则的清单。</p>

在五年级开始学习后的最初几个星期,读教科书的时间更长,更加使人疲劳了。先后找巴甫里克的母亲谈话的教师共达八位。但是,与此同时,巴甫里克的生活里也出现了一点新的东西:在许多课堂上,已经不像在小学时那样只要求听讲和记忆,而且还要求动手做一些事情。这种课给巴甫里克带来了欢乐。使他最感兴趣的是植物课。那位植物学教师善于安排课堂教学,他不仅要求学生像平常所说的那样“掌握教材”,而且让学生去自己获取知识。他要每一个学生都缝一个布口袋,做几个纸袋,以便装各种各样的“生物材料”,准备上课时使用。学生们从布袋里掏出的东西,有各种枝、叶、根、茎、花和种子。所有这些,都让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看,加以比较,并且画下来。</p>

直到这时,全体教师才第一次听说,原来巴甫里克是一个非常聪明好学的学生,而他的智慧用自然学科教师的话来说,是“表现在手指尖上”。一位教师在校务委员会的会议上说:“这个五年级生会做的事,是有经验的园艺工也很少能做成功的。”下面是他向大家介绍的情况。</p>

在一节植物课上,学生们在学习用各种方法把果树嫁接到野生砧木上去。教师注意到,巴甫里克是多么细心地用园艺家的话说:精确地切开砧木的树皮,把幼芽跟插条分离开。“这是真正的技艺,”教师一边观察孩子的工作一边这样想。巴甫里克从一棵珍贵品种的苹果树上剪下一根带有两个幼芽的树枝,开始对它仔细地察看起来。</p>

“你在看什么”教师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