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瓜分北魏(1 / 2)

 1.大开杀戒

就在洛阳、晋阳剑拔弩张的时候,天上发生了“奇怪”的星象:火星运行到了南斗的位置,其他行星都运行到北部。在古代,这往往被认为是不祥之兆,很快,南梁的天文学家报告给了萧衍。

年纪大了的人都比较迷信,更何况笃信佛教的萧衍?萧衍急忙脱下鞋子,光着脚在宫殿中走了一圈,以此来消除灾祸。谚语中说“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正是如此。

元修西迁关中的消息传来,萧衍才意识到,这灾祸是降在北方皇帝身上,而不是自己,他以为大梁才是中华正统所在,因而为这次灾祸没发生在南梁而感到羞愧:“想不到北方的野蛮人也能上应天意!”

“陛下放宽心,北虏应的是灾验,说明咱们大梁国泰民安,上天庇佑!”领导要台阶,朱异就出来了,衔接得如丝般顺滑,不愧是金牌马仔。“嗯嗯,朱爱卿说得对,元修这次前往关中避难,想必他是一去不回了。”萧衍人老但判断力还是敏锐的。

到达洛阳的高欢扑了个空,他的情绪崩了。就怪自己平时不够心狠手辣,才让皇帝逃出掌心,才让洛阳的群臣可以骑墙观望,想到这里,高欢特别愤怒,他决定向尔朱荣、尔朱兆学习,得杀一批权贵大臣,才能树立自己的权威。

面对着堂下低眉顺眼的叱列延庆、崔孝芬、贾显智、杨机、元士弼、辛雄等,高欢开始了责骂:“为人臣子侍奉主上这是本分,占据高位却不诤谏,陛下出逃又不追随,没事儿的时候你们争宠,天下大乱时候你们明哲保身,这就是你们的气节?”

叱列延庆等人瑟瑟发抖,不敢回复高欢。“哈哈哈······”一阵狂笑声打破了沉默。领导正在气头上,居然有马仔哈哈大笑,你说这马仔是不是找死?对,辛雄就是找死。

辛雄平静地看着眼中有火的高欢:“皇帝亲近斛斯椿等小人,我没有跟他们一起玩;等皇帝西入关中,要是跟着去了,丞相您肯定会说我们是皇帝的同党;不追随皇帝留下来迎接丞相吧,您又说我们不忠心。进退都是错,我们确实该死。”

辛雄的反驳无懈可击,无奈他遇到的是决定痛下杀手的高欢。“呵,不忠就是不忠,还跟我狡辩,来呀,先把辛雄给我砍了!”高欢一声令下,彭乐抡起大刀,辛雄的头滚了好几步远,吓得崔孝芬等人当场尿了。

“这就是跟我作对的下场。”高欢轻轻挥手,叱列延庆、崔孝芬、贾显智等通通被拉下去砍头。杀了这些骑墙派后,高欢重新安排洛阳的人事工作,他认命宗室元亶为大司马,总管洛阳事务,封隆之为大司马长史,协助元亶工作,其实是监视。

2.斛律明月

高欢明明知道元修一去不复返,但他必须把忠臣的形象给演足。11日,高欢亲率大军开到弘农,表示等着皇帝回家。一边等一边写了四十几封情书,希望元修这个负心人能浪子回头。此刻的元修正在和宇文泰热恋呢,哪有心思去搭理高欢这只舔狗?

当然,高欢并不是傻等,而是采取了实际行动的。他安排了高昂、斛律金二人向西进军,疯狂攻击潼关、华州等地,赵贵、梁御等人因为人少抵挡不住,潼关等地相继失守,毛洪斌被高昂活捉。

斛律金当着众人的面夸奖高昂:“敖曹英勇,举世无双!”“父亲,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光儿也可以!”说话的是一位英气勃勃的美男子,他叫斛律光,小字明月,是斛律金的长子,时年十九。

“好呀,光儿,你从小练习骑射,择日不如撞日,今天给为父展示一番呗。”

“金哥,饭可以随便吃,话可不能乱说,你也是久经战阵的人。”一旁的高昂打断了两父子的对话,他扭过头来,拍着斛律光的肩膀笑着说:“明月呀,小伙子不要太狂,虽然我十九岁的时候也这么狂······”

高昂话音未落,只听斛律光说了一句“高叔待会再聊”,便拍马冲向敌阵,在疾驰的骏马上,弯弓搭箭,一箭命中宇文泰的长史莫者晖的额头,莫者晖应声而倒,整个过程不过两分钟,高昂脸上的笑意都还没消失,直接转为了惊诧。

斛律光不慌不忙地解鞍下马,拿着长矛走到莫者晖的尸体跟前,把周围的敌军晾在一旁。走近后,斛律光抬头大喝一声:“我乃敕勒斛律明月,谁敢与我一战?”那些早就吓懵的士兵们,这才回过神来,一哄而散逃之夭夭了。

斛律光把莫者晖的头颅割下来,提在手上,骑上马,飞驰而归。“好,我儿威武!来呀,斟酒!”斛律金叫人端来了酒。斛律光放下头盔,风将他头发吹在后面,露出了他立体感十足的脸庞,他端着酒一饮而尽,紧接着军营里响起了阵阵欢呼声、尖叫声,此刻,他就是最靓的仔。

高昂也服了,赶紧过来亲自给斛律光又斟了一杯酒:“明月,我高敖曹没服过人,现在我就服你!”“高叔不敢,您在我心中那是偶像级的人物。”两人都笑了。事后,高欢亲自接见了斛律光,并提拔他为都督,给高澄做贴身保镖。

随后,高昂围攻龙门(山西河津市黄河段)。一听说龙门守将是薛崇礼,斛律金有了想法,他叫来了薛修义:“薛兄,那个薛崇礼跟你是什么关系?”“都是咱们河东薛氏的人,放心,老哥,这事交给我去办。”在薛修义的劝说下,薛崇礼直接投降了高欢。

高欢带军进驻华阴,这里已经是关中的腹心地带了。宇文泰并没有和高欢正面冲突,而是全面龟缩防守,严阵以待,他相信高欢不会这么冒进,毕竟高欢手里的坛坛罐罐太多,不像他宇文泰,反正一穷二白,啥也不怕。

3.贺拔南逃

贺拔胜总是慢人一步,等他想清楚要采取什么行动后,黄花菜都凉了。此刻的贺拔胜带兵驻扎在淅阳郡(河南南乡县),已经进入长安的元修给他释放了强烈信号,封他为太保、录尚书事,就是希望他赶紧来长安,多一个人制衡宇文泰,那元修的皇权也就越安全。

不过,还没等贺拔胜想好,高欢已经接管了洛阳及其周边地区,并且攻破了潼关,大有席卷关中之势,贺拔胜立刻改变了主意,他准备退回宛城等着高欢的招降,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荆州那点地盘是根本无法和高欢抗衡的。

况且,自己英雄一世,凭什么要去给皇帝当炮灰,和宇文泰内斗?他叫崔谦给高欢写降书。

“老大,当初高欢和皇帝对峙的时候,您不采取行动,现在高欢都掌控洛阳了,再投降,恐怕高欢也不信任你了。最好的办法是以皇帝名义和高欢对着干呀,如果退回宛城,恐怕会丧失民心、军心呀!”崔谦劝阻,但贺拔胜听不进去,崔谦只得唉声叹气去写降书。

贺拔胜想的还是那一套,老子天下闻名,管你谁当权不得给老子几分薄面?不得屁颠屁颠过来拉拢我?

高欢的心思还真被崔谦说中了。经过皇帝西逃关中这事,他长了记性,对那些骑墙观望的人一定要教训教训,他们才长记性。接到贺拔胜的降书后,高欢笑了:“看到没,这贺拔胜又来投靠我了,呵呵。”

高欢把这信传阅众人,大家都笑了。孙腾说道:“这小子不知道他那聪明的大哥和文武双全的三弟都入土了么,怎么,凭他这个没脑子的匹夫还能掀起什么大浪?”“必须要给贺拔胜一点颜色瞧瞧。”高欢拿定了主意。

“报告,侯将军发来绝密文件,说是紧急军情。”传令兵闯入了大帐。刘贵迅速把文件接过来,递给高欢。“哈哈,真是天助我也!”高欢看完后大笑不止。

侯景来信说,宛城(北魏荆州州城所在,今南阳市宛城区)里有一个叫邓诞的土财主因为厌倦了贺拔胜的反复无常,秘密联络侯景,准备里应外合一锅端掉贺拔胜。高欢下令,让侯景、尧雄全力进攻宛城;与此同时,高欢又给贺拔胜回信,对他进行安抚。

贺拔胜这才安下心,不过,他的根据地宛城已经被侯景拿下了。等他回到宛城时,看到城门紧闭,侯景在城头哈哈大笑:“贺拔破胡,你看看我是谁?”

贺拔胜破口大骂:“大胆跛奴!我和你家高丞相已经协商好了,我要投靠丞相,你胆敢趁我不备占我城池?”侯景冷笑:“得了吧,你这个隔岸观火的狗东西,反复无常,谁稀罕你的投降。”

侯景也懒得和他废话,只听一声令下,早已埋伏在城外的士兵一哄而上,城头万箭齐发。贺拔胜的武力盖世无双,但也经不住偷袭和冷箭,战斗中被乱箭射中,他带着五百骑兵仓皇出逃,朝着建康方向。侯景、尧雄趁热打铁,攻下了豫州、颍州等骑墙势力。

贺拔胜一行的到来,萧衍非常高兴,他当然知道贺拔胜的威名,这个曾经打得他儿子萧续闭门不出的猛男,现在竟然来投降他了。贺拔胜在南逃路上才得知大哥贺拔允也死了,他认定是高欢杀了大哥。

如今,老窝也被端了,老大老三都被高欢害死,他悲从中来:“陛下,高欢杀我兄弟,我和他誓不两立,还请陛下替我报仇哇!”敌人的敌人自然就是朋友,萧衍劝慰他:“贺拔将军请安心在这里修养,北伐大业咱们稍后再议。”说完,萧衍看了看陈庆之,又燃起了北伐的雄心。

反复无常的并不只是贺拔胜一人,侯渊、樊子鹄也是如此,他们各自占据一方州郡,名义上听命于高欢,实际上自成一家。

4.北魏分裂

此刻的高欢并没有一鼓作气荡平关陇,一方面他未必有这个实力,另一方面,失去皇帝的他现在进攻就算以下犯上,好说不好听。另外,洛阳的烂摊子还等着他去收拾呢。所以,安排好潼关、华州等地的防守任务后,9月,高欢带着大军回到了洛阳。

现在最要紧的事,是重新拥立新皇帝,以表明自己这边才是大魏正统,西边那个是假的。洛阳的事儿还真不让高欢省心,带头搞事的就是那个全权总代理元亶,元亶这家伙当了大司马后,他以为自己就是高欢选中的代理皇帝了。

高欢不在的这段时间,他真把自己当回事,出入的排场都是皇帝的规格,还对封隆之、司马子如等权贵呼来喝去。清河王元亶何许人也?元亶是元怿的儿子,当初元怿被元叉害死后,元亶也被欺负得没脾气,如今他能位极人臣,找到了掌权的快感,于是忘乎所以。

高欢一回到洛阳,封隆之就向他汇报了元亶的所作所为。“欢哥,这次可别大意了,咱们得拥立一个小皇帝,元修的前车之鉴不远呀!”厍狄干语重心长地说,司马子如也在一旁附和。

10月的一天,高欢发布会议通知,让大家集合起来,他要宣布一项重大人事任免。大家心里又预感是什么事,这几天,高欢集团就在谋立新君,元亶更是神采飞扬早早来到朝堂上,竖起耳朵。

“经过群臣一致商议,咱们打算废掉元修,重新拥立新君······”杜弼宣读着任命文件,元亶已经开始点头示意了,眼睛眯成了缝,慈祥而和蔼地注视着群臣。

“在大丞相的英明领导下,为顺应天意,经过广大群众的选举,我们最终推选清河王的世子为天子,继承大统。”杜弼宣读完,高欢就带头朝着元亶的儿子元善见磕头跪拜。

元亶内心有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但表面依旧如春风拂面。怎么自己莫名其妙就成了太上皇了?朕要的是当皇帝呀!没有人理他,几年后,元亶郁闷而死。

就这样,11岁的元善见登基称帝,北魏正式一分为二,东边高欢控制的这个朝廷叫做东魏,长安宇文泰那个政权叫西魏,加上南边的萧梁,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三个对立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