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2 / 2)

捉凤使 余蜚 0 字 2022-09-24

“他们的成功绝非偶然。”陆言之说。</p>

“长此以往,圣人之教不免坠地。”王谷说。</p>

“这样说的话,他们的学费应该很贵吧?”陆勇问。</p>

“普通的学生每年学费纹银十两,贵族班每生每年一百两。”</p>

“一百两?那高登书院算是赚大了。”陆勇说。</p>

“他们教的都是些什么内容?”陆言之问。</p>

“学生想学什么他们教什么,想听什么他们说什么。”</p>

“圣人之教莫测高深,蒙童顽少又如何能想到?常言道慈母多败儿,取悦学生的老师又能教出什么好学生?”王谷义愤地说。</p>

“对啊,投其所好应该不是老师的行为吧?”颜如说。</p>

“依我看,这事对不对、好不好全看家长。”沙聚成说。</p>

“跟家长又有什么关系?”陆言之问道。</p>

“你傻了吧,家长都把孩子当成宝贝疙瘩,有的家长送小孩上学是想让他出人头地,这样的话老师随便打,家长忍住了心疼;有的家长送小孩上学就是想让他多认几个字,会点算术就行了,这样的话老师越敬业反而越不讨好。”沙聚成说。</p>

“怎么会有这样的家长?”王谷问。</p>

“还真有,还不少呢。”沙聚成笑道。</p>

“张先生现在何处?”陆言之问。</p>

“城南有一片很大的荷塘,张先生现在就隐居在那里。他开门收徒,分文不取。”院长说道。</p>

“真乃孔圣遗风!”王谷称赞道。</p>

“他那么有名,求学者一定络绎不绝。”颜如说道。</p>

“那咱们赶紧去吧。”沙延祺说。</p>

告别了院长,众人边说边走。</p>

“这张巽不会是浪得虚名吧?”陆勇说道。</p>

“我看也是。不都说名师出高徒吗,他把学生全都给教跑了,水平可见一斑。”沙聚成说。</p>

“书院的成败又岂是张先生一人能左右的?”陆言之说。</p>

“张先生桃李满天下,高徒应该也不少。”王谷说。</p>

“孔圣人弟子三千,能算得上高徒的也就那么寥寥几个,名师高徒这种事也得看缘分。”沙延祺说。</p>

“延祺说了句很有见地的话。”陆勇笑道。</p>

“张先生天资聪颖,少有才名,孰料科考失意,屡试不中,先帝曾有意征召,张先生坚辞不出。”陆言之说。</p>

“张巽的诗文人人争传,我记得我在开蒙后不久,老师便拿了两首张巽的诗,让我拜读。”王谷说。</p>

“不就是个落第的老先生吗,难怪学生们不待见他。”沙聚成说。</p>

“学无止境,当老师的要是不善加指引,学生很有可能误入歧途。”颜如说。</p>

“科举取士有如施网于池,且不说挂一漏万,龙驹凤雏又如何能藉此荣显?延祺刚才说得很对,师生关系也如风虎云龙,可遇而不可求。”陆言之说道。</p>

荷塘干枯,败叶杂陈,一片萧索景色。塘边有三间草屋,这里便是张巽的住处。</p>

“张先生在吗?”陆言之问道。</p>

“请进。”里屋有人回答。</p>

众人进了屋,看到西屋走来一位老者,精神矍铄,十分儒雅。</p>

“诸位是来求学的?”</p>

“张先生,我外公的名讳是李廷懋。他老人家对您很是敬重,我等刚好路过此地,特代我外公前来拜会。”陆言之说。</p>

“李公当世贤德,张某也是仰慕已久,只是无缘得见,常引以为憾。”张巽十分欢喜。</p>

众人落座,叙了一会闲话。</p>

“张先生,隐居之事您老莫不是早有打算?”王谷问。</p>

“我等为学之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在,理当诲人不倦,又怎敢有退隐之念?”</p>

“张先生,白鹿洞书院怎会一落千丈?”陆言之问道。</p>

“如今的世道老夫也糊涂了,”张巽叹道,“数百年来,白鹿洞书院教授的一直都是圣贤之道,海内交赞,不知怎会突然落入冷宫。”</p>

“在这种情况下,您老更应该留在书院,力挽狂澜才是啊。”王谷说。</p>

“老夫愧悔无地,哪有颜面再留在那里?”</p>

“有钱拿不就行了?”沙聚成说。</p>

“聚成,不可胡言乱语。”陆言之制止道。</p>

“无妨。”张巽和颜悦色地说道。</p>

“张先生,高登书院他们教的都是什么,学生怎么那么爱听?”颜如问道。</p>

“他们打着孔孟的旗号,盗用百家之言,声称破除旧说,陈述新言。”</p>

“他们的新言又是什么?”陆勇问。</p>

“他们对各种经典都是一知半解,能有什么新言,一切不过是他们糊弄学生的幌子罢了。”</p>

“为了改变现状,以白鹿洞为首的其它书院肯定付出了不少努力吧?”陆言之问道。</p>

“众书院联合曾发起过四次大的自救行动,不努力还好,一努力江河日下反而变成了江河时下。”张巽笑道。</p>

“败军之将,岂敢言勇,他们索性拿起棍子痛打落水狗。”陆勇说。</p>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