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章】 北方战争(22)(2 / 2)

国势 月影梧桐 4027 字 2019-10-30

第四,根据战争情况,由德奥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用于支持德国战争的总参谋部和托拉斯企业必须改组……

不必看后面几条,单就第一条就令德国方面接受不了。威廉二世的底线原本是在西线恢复到战前情况,撑死在阿尔萨斯和洛林让步,依kao东线从俄国处掠夺的领土,德国还能勉强获得战争收益。但协约国的第一个条件就打破了一切幻想。

于是,总参谋部剩下的工作便是只有一个,最大限度地强化防御体系,消耗协约国的进攻力量。总参谋部的军官根据前一阶段的计算,认为如果按照同样的战损比例,协约国要想攻到德国本土,至少需要付出1200万以上的伤亡——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得出的结论便是德国这场战争永不会失败。

但是,鲁登道夫和兴登堡都是聪明人,知道这个纯粹是理论意义上的自欺欺人,协约国要付出1200万,德国又要付出多少?随着战线的推进,消耗将以加速度呈现,100个人与300个人的力量对比与10个人与30个人的力量对比在比例上是平衡的,但在实际中远不是那么回事,前者的抵抗力量多少还要强于后者。

况且,即便德国能够承受这样的人员损失,物资和装备如何解决?德国所拥有的物资,除了煤炭和钢铁以外,大都还有9-15个月的库存量,而农产品的库存量就更少,为了度过可怕的饥馑,德国化学家已经开动各方面的脑筋进行人工合成。

人造黄油、人造橡胶、人造纤维、人造香料、人造糖精等等,但这些都只能缓解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德国的困境。

原本还打算从俄国处掠夺农产品,但布尔什维克自顾不暇,哪里有多余的农产品提供给德国。即便想用军事实力进行教训,也于事无补,因为布尔什维克和高尔察克政权是对立的,而高尔察克政权明显就是协约国的代理人,德国知道布尔什维克不可kao,但目前还不能不勉强维持这个局面,否则高尔察克一旦得势,东线很有可能重新开始,那才是德国的噩梦。

所以,德国只能依kao自己的力量在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地索取,但成效很差,额外提供治安部队,本来兵力就显得不够的德国更是捉襟见肘。

到1918年6月,所有人都能感觉到,德国的失败,如果不是在最近1-2年,也绝不会再撑过4年了……

与此同时,布尔什维克也接连击退了三次主要的进攻。

1918年夏天,得到休整和补充机会的鄂木斯克政权终于组建起一支像样的军队。这当中便不能不提中国因素,除了出售军火,在秦时竹的默许之下,原来散居在中国各处的俄罗斯人组织起来,组成了一个志愿师,这个师主要以俄国原来驻守租界的武装力量和中东铁路警察力量为核心,包括散居在大连、旅顺和哈尔滨的俄国人,当然,这个师用来维持治安还马马虎虎,一旦开赴前线肯定是个笑话。秦时竹也是巴不得这些不安定因素礼让出境。

第一次进攻,以高尔察克指挥的白军为主力,从东线实施主要突击,邓尼金尤登尼奇和米列尔军队则分别从南方、西方和北方实施辅助突击,目标指向莫斯科。白军投入这次攻势的兵力约100万人,与之对垒的红军约人。1918年5月4日,高尔察克军队近14万人发起进攻,企图占领伏尔加河中游,与邓尼金军队会合后进军莫斯科。红军东方面军约10万人被迫实施防御。5~7月间,高尔察克军队占领乌法、沃特金斯克、奇斯托波尔、布古利马、布古鲁斯兰、奥尔斯克、阿克纠宾斯克,逼近喀山、辛比尔斯克和萨马拉,切断红军同土耳其斯坦的联系,使东方面军的防线面临被分割包围的局面。

俄共(布)中央号召全国一切力量与高尔察克作斗争。至8月中旬,东方面军兵力增加到14万多人。为顺利实施战役指挥,东方面军分编成南、北两个战役集群。8月28日,南集群转入反攻,相继实施布古鲁斯兰战役、别列别依战役和乌法战役,夺取布古鲁斯兰、谢尔吉耶夫斯克、布古利马和乌法,9月20日前出至乌拉尔山前地带。北集群于8月25日发起伊热夫斯克-沃特金斯克战役,9月7日夺取伊热夫斯克。在南线形势紧张和东线红军取得胜利的形势下,托洛茨基和瓦采季斯提出暂时停止东线的进攻,以加强南线的建议,被俄共(布)中央否决。东方面军按照俄共(布)中央的指示,在司令加米涅夫率领下于9月21日发起总攻,至10月4日把高尔察克军队完全赶出乌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