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大农兴盛(2 / 2)

国势 月影梧桐 4927 字 2019-10-30

早在义军时期,夏海燕就负责管理账目和财政支出,是内当家,辽阳实业成立后,就负责战略管理。只是后来由于周羽去了吉林。她也随之而去。这项工作转移给了沈蓉。夏海燕地管理方针,是开拓性的。比较激进,敢于冒风险,开滦、开平的合并就是她的杰作。沈蓉的管理相对比较保守,属于守成性质,但两者所处的历史阶段极为不同,1911以后,北方实业已进入了快速膨胀时期,再采取激进的方针,稳定性太差。沈蓉的守成,可以保证秦时竹在需要花钱地时候有钱花(秦时竹平时可是专门开支票,花钱如流水,完全不考虑账目平衡)。

现在夏海燕负责对整个北疆地区地宏观经济进行考察。秦时竹有时候和她开玩笑,说她掌握了话语和政策霸权——一方面指的是她掌握了经济政策地发展方向,一面也是对现实世界的调侃,毕竟在7人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前,中国唯一有资格对政府评头论足的知识分子就是经济学家。

“今年以来,我对北疆农业的发展寄予了比较大的关注。”夏海燕首先谈论农业问题。搞农业经营,农林委员会和农林厅的那些官员经验肯定比夏海燕丰富,但他们的这种能力都是经验性质,缺乏对未来的预见和体制性、结构性调整,擅长微观和中观,但短于宏观。

夏海燕已有了标准的经济学家做派,动辄以数据说话:“从数据上看,垦荒政策无疑是相当成功的。以黑龙江为例,荒地大量开垦,可耕地数目从宣统元年的2100万亩增加到2700多万亩,整个东北三省耕地超过1.2亿亩,北疆地区恐怕在2亿亩以上,生产资料有所扩大。

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上,由于执行了减税政策,农民的负担减轻了,他们投身农作的积极性也比以往要高,特别是那些因为革命而获得小块土地的自耕农,更加注意精耕细作,仅仅以新民为例,高粱与大豆的亩产是4斗,小麦2斗,陆稻子在5斗以上,都比过去要好。

至于现代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你已经看过报告了,优越性就不用我多提了……

从产量来看,吉、黑两省人均粮食可达1800余斤,除去用于种子、食用、酿酒、榨油原料和牲畜饲料等消耗,尚可对外输出140万吨以上。整个东三省,粮、豆产量今年可望达到1150万吨,其中大豆产量为210万吨。大豆和小麦,大部分销往华北和南方各省,剩余部分则销往国外,原本以俄国和日本为主,今年以来,输往德国的比例逐渐上升。由于东北大豆质量好,价格较低,德国方面特别欢迎,指令要求扩大出口折抵贷款利息,现在东北大豆的交割,在西欧各国的期货交易所里,已是一项重要的交易品了。因此,我建议继续扩大出

因为与各大农场之间的良好关系,再加上北方实业遍布铁路沿线的收购点,使得北方实业牢牢掌握了东北大豆的对外销售渠道,公司设有专门的收购人员上门收购,以往那种任意倾轧,互相压价的现象越来越少。这个过程也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因为收购员会和他们签订一些协议,保证敞开收购,不至于使得他们增产不增收。现在任何地方要购买足量的大豆,不通过北方实业,基本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北方实业收购完毕后,对各地油坊的供应也是顺价供应,没有凭借这种优势地位牟取暴利的企图。对小油坊来说,有了专门的收购公司,使得他们不必为原料发愁,反而降低了成本。唯一因此感到烦恼的是原先那些上蹿下跳的投机商,一个稳定的市场对买方还是卖方都是有利的,因为他维护了市场的秩序,但恰恰挤占了投机空间。

“从经营规模来看,各地普遍都有所扩大,特别是今年形势如此之好后,各地的大农卯足了劲要扩大规模,那些农垦公司,大农场也纷纷追加投资,吸收入股。吉林目前已有各类垦殖公司76家,总共缴纳资本704万余元,我保守估计,明年可以突破100海燕补充说明道,“甚至那些在政治上被打倒的满蒙旗主、王公,也投入了农业开发的大行列,据说收益颇丰,很多人已经迁往吉林、龙江、长春等大城市居住,再也不愿住在乡下做土财主了。”

这一点秦时竹深有感触,一方面在政治上将满蒙旧时官僚降低到了最低点,如果不能在经济待遇上予以保证,他们始终是不安定的因素。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人已完全明白复辟无望的局面,安心于自己发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