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南国山河(2 / 2)

暗黑大宋 午后方晴 0 字 2022-09-04

“多多益善,最好不能抵于十万土兵,这才能有把握平掉交趾。”

“十万土兵?那需要不少钱帛。”陶弼吓了一跳说。

交趾入侵,钦廉邕三州乃是重灾区,不过邕州面积太大了,只是在交趾进攻路上的各族,受到了伤害,余下地方侥幸还是躲了过去。

而且王巨募兵的对象也不仅是交趾,还有其他的各州军。

虽然广南西路很落后,但还有不少丁壮的,只是多不在户册上。

并且王巨出的薪酬很高了,这是广南西路,而非是物价指数高得怕人的京城。

王巨这次下来,看上去没有郭逵权利大,更不能碰荆湖路的事务,但在两广内,实际权利比郭逵的高,不但许以便宜行事之权,还多了一个经略使之职,同时朝廷又下诏书,让各州各部司官员听从王巨的命令。

可就着两广的经济,难以支撑这个庞大的募兵计划。

“陶公,钱帛的事,你不要操神了,我既然说了,就会有把握筹得这个钱帛,况且是以货雇募,如果调运得当,实际还能省下三分之一的支出。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如何能在最短时间内将这么多土兵募集,不仅是募集,还要集训。才能形成战斗力。”

有钱也不行。况且有的峒蛮桀骜不驯。根本就不指朝廷指挥,想要短时间内,募集这么多土兵,其实是很困难的。

陶弼沉思。

王巨又问:“交趾掳获的百姓有没有送还?”

“没有,只有黄金满等人投靠我朝后,将分给他们的几千百姓归还了我朝,估计还有几十万百姓身陷敌境。”

几十万未必,但十几万百姓肯定有的。

“不是说好请降归还吗?”

“那能指望交趾的承诺。”

王巨眼睛一亮。事物有两面性,这却成了自己的一个好借口。

不过这些百姓怎么办?

只要自己计划一执行,整个交趾就是一个超级屠宰场,那么这些百姓说不定首当其冲。

陶弼又说道:“而且我朝撤军后,交趾那个太监李常杰猖狂地写了一首诗,南国山河南定居,截然定分在天书。如何逆虏来侵犯,汝等行看取败虚。”

说完了,陶弼气得发抖。

“哦。”王巨道,似乎有点熟悉。

他想了想。说:“我来写奏章。”

就伏在陶弼案桌上写这道奏折,说了百姓的事。说了这首诗。皇上,各位大佬,这就是现在交趾的想法,你们别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了。

还有一件事,事关铠甲。

在王巨推动下,如今宋朝七成将士换装了,一半将士换上了新式铠甲。不过那是鱼鳞甲,当然,论防御性,鱼鳞甲很先进的,不过它与板甲一样,过于沉重,即便王巨用了新式钢,又做了反复改进,重量仍达到了三十斤,重量还好一点,最少比原来宋朝的铠甲轻了许多。主要它的透气性差。

因此王巨请求朝廷,让军监甲全力开工,打造出一批锁子甲,这种铠甲据说是从西域传到中原的。虽然重量比较轻,只有二十来斤,但因为合格的锁子甲制作同样复杂繁琐,铠甲成本不是钢铁成本,主要就是制作成本,这也意味成本还是很高,可它的防御性又比较差,因此在宋朝渐渐淘汰。

但现在王巨让军器监重新将它搬上舞台,要的就是这个透气性,南方太热了。

可是南方这些国家,包括交趾在内,弓箭不是很犀利,那么对铠甲的防御性要求也可以适当降低。

实际早在熙宁七年,王巨就说过,并且现在海外那摊子,几乎是清一色的锁子甲,不过王巨就没有提了。

但朝中诸位大佬皆以为交趾是一个小国家,挥挥手就灭掉了,然而制作了这些锁子甲,一副铠甲要好几十贯成本,去了北方战场又不适用,纯粹是浪费,于是没有采纳。

不知道朝廷这一回听不听从,如果不听从,王巨又只好单干了。

“锁子甲?”

“陶公认为如何?”

“这是好主意,难怪子安百战百胜。”

“不要高估了我的能力,论军事水平,我与你所说那个太监不相上下,甚至可以说他比我还要胜过一筹。”

“这怎么可能?”

王巨笑笑,这个李常杰抛开敌我,确实是一名罕见的将才,与太监无关。

据黄良打探来的消息,说几年前正是此人击败占城军,李常杰生生追到真腊,将占城国王陀罗跋摩(三世)生擒活捉,陀罗跋摩变成了膝下囚,只好割让了地哩、麻令与布政三州给李朝,李常杰这才将这个陀罗跋摩释放。

随后占城内乱,陀罗跋摩投奔李朝,想要李朝替他将占城新国王诃梨跋摩(三世)赶出王位,不过这次李常杰没有成功。

但这一战,占城打得也很惨,不过占城不老实,他们派出使者,告诉王安石,我们主动进攻了交趾,让交趾衰弱至“余众不万人”,如果宋朝出兵,我们两国联手,一举将交趾灭掉。王安石不知究里,更没有派斥候打探一下,与赵顼匆匆命令郭逵南下了。结果郭逵大军一路丢死尸,占城的军队却连一个毛影也未看到。

因此这个李常杰,如果公正的评价,几乎能达到章楶与王韶的高度。

只是交趾国力小,掣肘了他才能的发挥。

但王巨也不惧,那怕李常杰就是耶律休哥那样的战神存在,交趾终是一个小国家!

王巨写好奏折,盖上印章,这个得用快马送往京城。

两人继续商议了良久,王巨这才离开州衙,王巨来到王紫川找好的客栈。谢晨问:“陶公如何?”

那个左诗书,右孙吴的啥别当真,西北还有韩范呢,什么军中有一韩,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那个更不能当真,如果韩琦与范仲淹有那么大本事,庆历战争也不会打得如此窝囊。

不要说宋军弱,也不提好水川与三川口宋军将士的顽强表现了,就说陈庆之,他带着北上的军队战斗力应当更弱。

如果陶弼真有吴起孙子的本领,这一战同样不会败,郭逵又如何,照样能将郭逵架空指挥。

只能说陶弼略懂军事,这也满足了,最少比不懂的强。

不过他们前来最担心的就是陶弼爱民,爱民本来是好事,就怕“博爱”,那么王巨的计划就很难实现,毕竟邕州才是真正的前线。

王巨说道:“还好,大约交趾作孽太过厉害,即便是陶弼,对他们也恨之入骨。”

谢晨舒了一口气。

关健就是邕州,所以王巨接到朝廷任命后,就迅速骑马冲向邕州,连泉州百姓还不知道他离开了呢。

可他又有点不悦地说:“然而我们刚才与百姓交谈时,因为苏缄露布上刻意讨伐过你,许多百姓听到子安你来了,神情皆有些怨怼、痛恨,支持的人几乎很少很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