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章 鸿胪寺丞与小男孩(2 / 2)

大明英华 空谷流韵 0 字 9个月前

……</p>

马蹄声在身后远去。</p>

道观里地方不大,草木也不茂盛,毕竟从前只是粮仓。</p>

只新修的几处砖房倒也整洁雅致,当中的重檐宫观上,挂着“云外清都”的匾额,阶下用鹅卵石拼了个八卦图,两个小道姑在整饬香炉和经幡。</p>

一个小道姑瞧见郑海珠,走过来询问。</p>

“烦扰足下,通报静照道长,文华殿进讲官郑氏求见。”</p>

小道姑听清来头,想了想,恍然大悟,又有些惊讶:“皇子的郑师傅?我们观主说,你拜的帖子不是明日吗?”</p>

“所以歉告一声,因明日另有公务,改在今朝唐突登门,万望道长包涵。”</p>

“哦,如此,”小道姑合掌行李,客气道,“郑师傅稍候,小道这就去请观主来。”</p>

郑海珠和二丫静立在宫观外,不必费力,就能听见北边传来的军士呐喊声,显是为数不多的京营军士在操练。</p>

花二悄悄说道:“夫人,进来后,感觉离北营更近了,这个道观,倒像是直接开在军营里似的。”</p>

郑海珠沉沉嗯了一声,没有继续讨论,而是避开正午直射的阳光,踱步到宫观的檐下,放眼往几座瓦房周遭瞧去。</p>

不见参天古柏,却有几片菜畦。</p>

一个头戴斗笠的汉子,正在松土施肥,远远看着,姿势有些奇怪。</p>

菜畦边,则蹲着个六七岁的男娃娃,似在玩着沙土石头。</p>

郑海珠穿过短短的耳廊,来到男孩身边。</p>

“你在玩什么戏法?”郑海珠柔声细语地问。</p>

男孩却连头都不抬,顾自拿着石块在泥土上画着七扭八歪的图案。</p>

跟过来的花二,也凑近男孩,蹲下去,好奇问道:“咦,你在画一个房子?”</p>

菜地里的汉子听到动静,放下锄头,大踏步过来,摘了斗笠,露出憨厚而带有歉意的表情。</p>

“奶奶莫怪罪,娃儿的娘,两年前没了以后,他就不爱开口说话了。”</p>

与汉子近距离照面,郑海珠才看清,对方左手的袖子,空空荡荡,应是没了胳膊。</p>

但引起她注意的是,汉子有川蜀口音。</p>

郑海珠叹口气,温言道:“我兄嫂走的时候,侄儿也就比他大了两三岁,也是不声不响了快一年,慢慢会好的。对了,你们是给这道观种菜的?”</p>

汉子点头:“观主心好,肯买我一把力气,好教我和娃儿能有口饭吃。”</p>

“哦,我们是新到京城的,也是得了观主一个恩情,今日来谢谢她。”</p>

“如此,那,那小的,须去干活计喽。”</p>

“好,你忙。”</p>

又言语往来了几句,郑海珠越发确定,汉子说话的音调和咬字,与马祥麟的口音接近。</p>

“郑师傅,观主有请。”</p>

小道姑在耳廊那头唤道。</p>

郑海珠转身,与花二离开了这片菜畦。</p>

小男孩此时,方扭过头,盯着郑海珠远去的背影瞧了片刻,又继续回身,认真地在泥地上画出一个个奇怪的,符号一样的文字。</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