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组建(2 / 2)

因此建国之后,李善长只在宰相一职上享受了几年之后,就主动退位了,把自己的学生胡惟庸推了上来。

但李善长也没想到,胡惟庸竟然这么喜欢作死。

都当宰相了,还不知足,还敢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把戏。

贪赃枉法就算了,竟然还敢买官卖官,更是仗着自己是宰相,欺男霸女,胡作非为。

最让人想不通的是,这个蠢货,竟然将手伸到了兵权上!

这让陛下如何能忍?

因此不只是胡惟庸被陛下一刀咔嚓了,胡惟庸全家也跟着领了阴曹地府单程票,连带着朝中数万官员都跟着他一起去了阴曹地府。

要不是陛下念在老兄弟的情分上,自己又识趣的很,闭门谢客,估计就连自己都要被牵连了。

就这样,李善长这段时间也过的如履薄冰,总是在噩梦中惊醒,生怕自己一睁开眼睛,锦衣卫的绣春刀,就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但此时看见陛下构思的内阁,李善长瞬间就觉得,自己又行了!

胡惟庸被陛下砍了,那是他自己作死,威胁到陛下的权力了。

如今有了这内阁、跟司礼监以及军机处,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威胁到陛下的权力了。

他李善长自然不用再如履薄冰一般,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了。

“诸位觉得这三个机构如何?是否可以在咱大明组建并实施下去?”

见三人看完了,朱元璋不由得笑着问了起来。

“回陛下,为仇觉得这内阁的构思,实在是妙不可言啊!有了这内阁跟司礼监以及军机处之后,咱大明绝对可以开万世之太平啊!”

“回陛下,臣等也觉着这三个机构的设想,简直就是天衣无缝的存在,臣等建议可立即开始组建实施!”

徐达跟吴琳见朱元璋问起,也不由得频频点头,一脸赞同。

“好!既然诸位都觉得这三个机构,完美无缺!朕也是这般觉得,所以朕今日叫诸位前来,便是为了此事。”

朱元璋顿了顿,目光看向吴琳,继续说到:“即日起,吴琳吏部尚书一职暂且辞掉,充任内阁首辅一职,李善长为次辅,徐达为内阁阁老,内阁暂且由三位成员组成,即刻成立。”

“司礼监则由标儿暂且掌管,至于军机处,什么时候发生突发事件,什么时候再行临时组建。”

如今这大明核心成员也觉得三个机构完全可以组建实施,朱元璋再也没了任何顾虑,当场便宣布成立了。

按照朱雄英的说法,凡是加入内阁的成员,那么在外朝,就不能兼任任何官职。

而第一任内阁首辅,朱元璋交给了吴琳,吴琳此前便是吏部尚书,这个职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是号称天官的存在。

因此吴琳原本吏部尚书的职位,自然是不能继续担任了。

实际上这内阁第一任首辅,最为合适的人选并非吴琳,而是李善长。

但朱元璋考虑到这李善长在朝中文武百官中的威望,都高的离谱,再担任首辅,势必会成为另外一种相权的存在,因此只让李善长当了次辅。

至于让徐达一个武将,也加入了第一届的内阁成员班子里来,完全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其一便是平衡一下李善长所带来的巨大的文官集团的影响力,其二便是军机处暂时还无法组建成立,徐达作为武将,加入内阁,足以制衡文官集团了。

吴琳加入内阁,吏部尚书自然就空出来了。

不过在洪武年间,官位空缺简直就是家常便饭的事情,甚至六部九卿,常年都存在空缺。

洪武四大案杀的人头滚滚,朝中官员几乎被朱元璋杀了一大半还多。

此时朱元璋的意图是,让这吏部尚书一职,由一直空闲在家的刘伯温来担任。

至于司礼监,原本应该让宦官来主管。

但洪武年间的宦官,压根就胜任不了这个职位,因为这些宦官斗大的字不认识一个,只得慢慢教导一批出来,再行考虑。

朱元璋当即吩咐朱标,让他先成立一个内书堂,专门挑选一些比较机灵的小太监,来叫他们读书识字。

朱标挑选的这些太监里面,倒是的确有一个极为聪明,这人叫做马三宝,朱元璋准备把他送给朱老四。

而且为了这件事,朱元璋还亲自赐名为郑和,第一批进入内书堂读书识字的宦官,这郑和就在其中。

朱标虽然暂时仍旧需要主管司礼监,但相比之前,工作量自然是小了数倍。

他只需要处理一下内阁递交的奏折,批阅一下就行了。

“这内阁跟司礼监虽然已经设立了,但暂且保密。”

“等到确定可以实施,再无纰漏之后,择日宣告便是。”

这些新机构,可都是朱雄英想出来的。

万一传的太快了,以那孙子的聪明,估计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份。

朱元璋倒是不担心真的会吓死那孙子,朱元璋唯一担心的是,一旦自己的身份信息暴露,以后再想从那孙子嘴里套出点有用的东西来,怕是基本不可能了。

对于如此妖孽般的天才,朱元璋还是很重视的。

一时之间,众人都是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

显而易见,从朱元璋到太子,再到李善长、徐达以及吴琳。

君臣上下,都十分满意这个安排。

想要的,毕竟都得到了满足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