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必须干一架(2 / 2)

“不管什么时候,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

“你能想到,对方自然也会想得到。”

朱雄英翻了个白眼,一脸鄙夷的回到。

“你小子有话就直说,少在这里跟咱打马虎眼!”

朱元璋两眼一瞪,也不跟他一般计较,反而催促起来。

实在是也不怪朱元璋,要知道为了这一仗,朱元璋可谓是做足了战前准备。

这要是真打不起来,那自己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赔本的买卖,朱元璋可不喜欢做。

“行吧,既然你这么想知道,咱现在也闲着没事,就给你说道说道。”

朱雄英朝着蓝玉摆了摆手,蓝玉一愣,在朱元璋的示意下,蓝玉这才不情不愿的给朱雄英倒了杯茶。

改变历史,让自己有足够的参与感,想必是每一个穿越到历史中的人,最大的心愿了。

抿了一口茶水,朱雄英这才再次讲了起来。

“如今的高丽,实际上跟咱大明一样,在对待彼此关系上,也分成了两个派系。”

“除了亲近北元残余的势力外,也还有一部分人是亲近咱大明的。”

“只是亲近咱大明的这个势力,实力有点不够看,也就是传说中的西班大臣。”

朱雄英放下茶杯,继续说了起来。

“这个咱自然也是知道的,但你也说了,西班大臣的实力不够看,如何能当得了高丽的家?便是东班大臣,他们也奈何不了啊!”

朱元璋闻言,眉头紧锁,追问起来。

如今的高丽确实分成了两个派系,一个叫东班大臣,一个叫西班大臣。

东班大臣十有八九是以东京汉阳出生的一帮人为主,基本都是门阀世家,宗室贵族的出身。

而西班大臣则以西京平壤出生的一帮人为主,基本都是地方的列强,以及边关武将的出身。

但此时的高丽,显然是东班大臣一家独大的。

若不是还需要西班大臣这帮子杀才替他们砍人,估计早就把对方赶回乡下种地去了。

“平时嘛,这西班大臣自然是当不了家的,但只要高丽敢对咱大明开战,那这群西班大臣就可以翻身农奴把歌唱了。”

朱雄英颇有深意的说到。

“此话怎讲?”

朱元璋满脸问号。

“给你们看个东西。”

朱雄英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掏出来一张系统奖励的地图,瞬间,朝鲜半岛的详细地图,就出现在了三人面前。

而此时朱雄英又在地上做了一些标记,尤其是平壤跟汉城,加上鸭绿江三个地方,都被朱雄英标红了。

“你们看这里。”

“西班大臣在这里以及这里,主要是鸭绿江至汉城一带。”

“这块地方既跟蒙元接壤,又曾在鞑子的管辖下,设置过双城总管府,还有合兰府,你们应该知道这件事。”

“有这种历史的情况下,那帮子鞑子自然不会手软,对于西班大臣的田产,多有侵占,因此西班大臣对那帮子鞑子的仇恨,怕是不亚于咱大明了,这也就是西班大臣亲近咱大明的绝大部分原因所在了。”

“俗话说的好,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

“何况在高丽朝堂之上,东班大臣可是一直没拿他们当人看的,对于那帮留着鞑子血统的东班大臣,西班大臣也是痛恨不已的。”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势必不会对鞑子有什么好印象的。”

朱雄英一边指着地图,一边解释起来。

“那又怎样?西班大臣还是没啥实力,在高丽的朝堂上还是人微言轻,谁会鸟他们啊?”

朱元璋仍旧是有些不解。

“这就是你的格局太小了!”

“你再好好想想,这高丽东西班大臣的区别是什么?西班大臣是干什么的?十有八九都是镇守边关的杀才,不仅要常年跟女真的土匪干仗,还要防备咱大明跟北元鞑子。”

“可以这么说,高丽能干架的人,十有八九都是西班大臣出身,只不过他们没能掌权,因此兵权一直握在东班大臣的手中罢了。”

“跟女真干仗无非就是小打小闹,但是一旦高丽选择跟咱大明干仗,那可就得倾举国之力了!”

“一旦到了那个时候,说话算数得可就只能是西班大臣了,难道让那些杀个鸡都费劲得东班大臣去沙场纸上谈兵不成?”

“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一旦西班大臣掌握了兵权,对于一直欺压他们得东班大臣以及北元鞑子,他们会怎么做呢?”

“是会选择自不量力,跟咱大明死磕到底,白送人头,还是选择破釜沉舟,回到东京汉城直接兵至城下,来个兵谏?”

“到时候怕是只要他们高呼一声,高丽就彻底要变天了!”

“高丽都变天了,他们还拿什么跟咱大明干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