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上阵父子兵(1 / 2)

石头村传 洪十月 0 字 2022-05-14

 再说石云峰的第二个儿子石万里自小跟随父亲养鸡,掌握了一套养鸡技术,高中毕业后便承包了天王镇一个荒废农场改做鸡场,并动员其父亲回来一起养鸡。

石云峰早就希望能有这么一块地方作为他一展平生抱负,实现干一番事业的宏愿。于是,他毅然于1983年让大儿子石万利顶职,回乡后带着一家大小,来到天王农场安家落户,继续其千里养鸡之行。

他首先把场里丢荒之地挖成鱼塘,计划在鱼塘水面上建鸡舍,利用鸡粪养鱼,塘边种果树,形成一个鸡、鱼、果立体式的养殖系统。

石云峰仔细算了算,按这个规划实施,至小要一万多元。但他能拿得出的全部现金仅有2000元。

向银行借贷,可是正碰上银根收缩、控制信贷的时候。幸亏他遇上了好形势,政策放宽了,他就有活路,他决定合股经营,动员乡亲们投资入股。

然而,当时被小农经济思想束缚惯的小生产者,在没有看到既得利益之前是不太相信事物的成功的。幸亏“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一部分人觉悟了,乡亲中也不乏敢于开拓、敢于拼搏的有识之士。

1983年春天,石云峰父子为中国农民创造了一个陌生而又最具活力的词———股份制。他联合七户八人(石云峰、石万里、于云木、冯四平、容英、梁坤、丁业英、王伟,吏称“七户八股”),每股1000元,共集资8000元,创办起天王鸡场。在石云峰的带领下,走上了股份合作制的养鸡之路。

这8000元,可是乡亲们的血汗钱,也是对他的信赖,他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鸡场办起来,办好!这8000元,每一分钱都要发挥最大的作用。

办场伊始,石云峰就制定了以“造福员工、造福社会、科技兴场”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使石氏人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并形成了现在赫赫有名的石氏精神———“精诚合作,各尽所能,齐创美满生活”。

正当石云峰父子回乡创业取得小有成就的时候,此时,鸡场却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肾变病,令人防不胜防。尽管石氏父子早已在心里做足了创业失败等诸多的心理准备,但还是难以承受失败带来的孤独和伤痛。因为他们还没来得及准备,挫折就迎面扑来了,像热带风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

尽管当时鸡场的养殖规模种鸡已达到300只、肉鸡8000只,但变幻无常的市场,突如其来的鸡肾变病,鸡抗病能力弱,再加上肉鸡难卖、员工劳动强度大、鸡场经济效益差等重重困难,股东们的信心和斗志遭到了削减,瓦解。伤痕累累的创伤和内心惶恐迷惘的阴霾足足延续了一年的时间……

1985年的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欢乐和幸福之中。但这个春节对于石氏父子来说,好似与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关系。他们俩把自己关在简陋的办公室里反思和总结,外面是鞭炮和烟花灿烂的燃放。是万家灯火的喜悦和笑脸。而石氏父子却很严肃地在研究和讨论着,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决策,制定出36条养鸡的规则:发展母鸡,走自繁自育自养自销的路子;养鸡必须封闭消毒,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科学管理。在这个过程中,石万里以自己商业判断给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