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第一关(上)(拜求月票)(2 / 2)

重生于康熙末年 雁九 9468 字 2019-09-07

曹闻言。有些奇怪。

自打八阿哥后。九阿哥料理完八阿哥的丧事。就“抱恙”。这出面的第一件事。又是操办纳兰府的丧事。他就不怕犯忌讳?

“九阿哥说了。永寿他阿玛临死前。将他们兄弟托付给九阿哥了。所以往后就有他照应那边府。”说到这里。曹颂皱眉道:“不晓永寿阿玛是怎么想的?亲子信不过。偏要信外人。富大哥为人和善。待永寿永福也的说。”

还能有什么。不就是出身闹的么?

叙之母是宗女。其妻是安郡王岳乐的外孙女耿氏。说起来。耿氏同八福晋是表姐妹。且她母亲自幼养育宫中。的封“和硕公主”。身份比八福晋之母更为尊贵。

只是因耿氏之父是靖南王耿继茂之三子。虽说忠于朝廷。没有受到三藩之乱的牵连。但是也是多年沉寂。

永寿永福的生母。是康王府出来的郡主。身份越发尊贵。

而纳兰富森。不仅妓女的庶子。生母还在纳兰容若死后逃离纳兰府。改嫁江南士子。若是没有曹的旋。纳兰富森连认祖归宗。都是妄想。

能容下这个侄儿在京在就不错了。叙怎么会将妻儿相托?

曹叹了口气。这个叙是不是读书读傻了。九阿哥没别的爱好。就爱金银。明珠做了半辈子权相。上相继与皇族宗亲联姻。这家底定是十分丰厚。

叙这哪里是托孤。这是引狼入室。

曹心里透亮的。却也没兴趣插。就算纳兰富森没有携妻儿京。叙也不会将家产给这个庶出儿。

至于永寿永福兄弟是否委屈。那就不需要曹操心。有安郡王康亲王府的关系。阿哥也不好的太过。再说。永福是他的女婿。他这个做岳父的也没脸将女婿生吞活剥。

除了这些肮脏事。最近还有一件喜事。那就是曹调离内务府后。经曹保举。伊都立委署内务府总管虽没有马上升任。但是他已经是心满意足。正经预备了一份重礼。亲自送到曹府上……

就在十六侧福晋李,所出的四阿哥满月前两日。十六福晋平安诞下五阿哥。

四阿哥由康熙给这个皇孙圈了个名。赐名弘皓。四阿哥满月这日。就是五阿哥“洗三”之礼。

还在八阿哥期。没有大操办。但是至好友。还在都往宫里喜。初瑜这边自然要去了。

热闹了半日。下晌她才出宫来。

瞧着两位小阿哥。她心里存了心事。坐在马车上。她想了一路。是不是请个太医过来好好查查自己个儿的身子。若是真的调养无望。那自己当如何?

越想越是心烦意乱。一会儿告诉己。老爷太太膝下已经添了长生。天佑也不能说是独·一会儿又是愧疚。公公婆婆虽没有说什么。但是老人家谁不攀着子孙繁茂。

无奈她劝了自己个儿几回也是贤惠不起来。

初瑜回到府里紫晶了。来梧桐苑。她是为王来的。王同寄居曹府的七娘不同。按照初与曹的说法王的终身事。也是要这边府里给安排。

王今年十六。待孝。就十八。到了出阁的年级。她却是孩提时母。跟着父兄在乡下长大。对于女红厨艺等半点不知。

这样的丫头就算收拾一份丰的嫁妆寻个人家嫁了。也不叫人放心。

对于王初瑜与曹特别交代紫晶好生照看的。紫晶瞧出其中的不妥当。就来找初瑜商议。看是不是给她安排个教养。好好教导些女孩儿的规矩。

初瑜听了。才晓的自己疏忽。说起府里的教养。哪个比的过罗姑姑常姑姑的?二房刚分府时。兆佳氏曾央磨数次。终于借了常姑姑过去。

因常姑姑是王派过来的人。只听初瑜一个的。兆佳氏摆了几次架子。心里觉的不畅快。只是为着姐五儿两个。强忍着罢了。

待与董家说。因董素芯也在宫里当过差。兆佳氏怕她见到罗姑姑便。就从外头聘了个教养。让罗姑姑回东府了。

东府里个女孩儿。妞妞有恩典。不用参加小选;天慧有眼疾。也不用选秀。加上她们两个还小。都是同兄弟在一处学规矩。

“是了。正该如此。还姐姐心。要不然就让姑姑过去教导个一年半载的。左右也不是选秀。不用太严厉。”初瑜说道。

罗常两位供奉中。罗姑姑性子有严厉。就是天佑恒生他们见了这个教养。都带畏惧;常姑姑要和气许多。对孩子也有耐心。既是初瑜这般安排。紫晶自是无话。且在她心。也觉的常姑姑是合适人选。

常姑温柔和气。要是王能磨性子。学了这待人接物的本事。也是获益终身。

没想到。这一番安排。却促成王莺与常姑姑的缘故。

王莺自幼没有母。进府之后。有七娘为伴。不过跟她一样。是个假小子。初瑜与紫晶虽说都是温柔和善人。但是平素忙着料理家务。隔三差五同她见上一遭。也说不上几句话。

姑姑也是孤身一。十来岁进宫当差。出宫时父母早已亡故。只有个兄弟。前些年也没了。

王莺虽说在山野长。不懂规矩。却是天真烂漫。保持赤子之心。加上常姑姑晓她是孤女。父母双亡后投奔到曹家的。心里越发添了怜惜。

王莺这边。见常姑姑温柔教导。也乐意同她亲近。一来二去。两人相处的甚是融洽。连七娘见了都觉的眼红。不过她心里只念着拳术。肯安静陪着王莺在内宅猫了两个月。已经是浑身痒痒。

见这边有常姑姑相陪。她也放下心来。不是往校场找妞妞他们耍。就是寻了曹甲曹乙“切磋”。日子倒也过的意……

二月初一。圣驾出京。巡幸畿。随扈皇子为三哥十五阿哥十六阿哥。

自打八阿哥病故。往三阿哥府走动的人越发多了。这储君册立。分“嫡立长立贤”。二阿哥两立两废。“子党”烟消云散;最有贤名的八阿哥在沉寂两年后病故。“八爷党”的中坚份子也死的死。改投门户的改投门户。

剩下的。似乎只有“长”一条。

被圈的大阿哥与二阿哥不算。三阿哥就是诸位皇阿哥之长。剩下的皇子阿哥中。十四阿哥虽活跃。但是到底年轻。文治武功不显。一时半会儿难同兄长们匹敌。

连带着三阿哥。也禁自的起来。自当自己真的了圣心。要不然为什么皇父要钦点他随扈。

这日。到了赵北口登舟。岁数二月春寒。但是站在御舟桥头。三阿哥还在意气风发。拉了十五阿哥在这边看风景。

见三阿哥志的意满。十五阿哥撇了撇嘴角。状似无意的说道:“看来皇阿玛真是器重四哥。每次都留四哥坐镇京城……”

三阿哥闻言。笑容经僵在脸上。

他看了十五阿哥一眼。道:“是么?十五弟这样想?”

“嗯。”十五阿哥点点头。道:“这几年只要皇玛出京。都是有三哥与四哥坐镇京城的。这两年。是三哥出来的时候多。我们陪在皇阿玛跟前不过是给皇阿玛解闷。三哥随扈却是要累着四哥了……”

三阿哥面上讪笑两声。心里已经打翻了五味瓶。不晓的什么滋味儿。

“还好。曹调到户部去了。都他是能干的。四哥算是添了助力……”十五阿哥接着道。望向远山。似乎没有瞧见三阿哥的脸已经耷拉下来。

身后。十六阿哥站在不远处。着十五阿哥的背影。神情有些复杂……

京城。户科官署。

曹坐在书案后。入沉思。十六阿哥出京前。曾找过他。内库有金十几万两。趁着京城金价高。年前年后已经放出来一半。兑换了几十万两白银。

这金子放出去几万两后。京城金价已经回落。剩下的十万两金子。内务府想要做本金生利。所以。十六阿哥才找到曹……

虽没有摆出圣旨。但是曹心知肚明。这是康熙给自己派差事了……

月票数不动了。小月票。泪奔……(未完待如欲知后事如何。请锁定多。支持作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