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竹月和宋裁缝都没有回答,乐薇停顿了一会儿,才说:“本质就是攀比。” 她补充了一句:“攀比虽然是个负面词汇,老师们也让我们不要攀比,但从做生意的角度,尤其服装行业,一定程度促进顾客之间的攀比,才能得到更多的利润,就好比我们店里的赠品,当然宋师傅的手艺足够好,质量也好,但好到非我们的东西不可吗?也不是吧,去西区的裁缝铺子找找,总也有差不多档次的,而顾客们想要我们的赠品,主要就是为了一个我有别人没有的攀比心。” 宋裁缝不太自信地说:“那国外的货一旦进入国内,就会物以稀为贵,最终攀比的重点会变成谁有国外货?” 乐薇点了一下头:“这是其中一点,另外一点更纯粹一些,羊城这边一直受到港城的影响,而港城的流行一直都是跟着英格国和岛国,包括我们现在设计的时尚新款,也都是走人家走过的路。” 她停顿了一下,叹了口气:“时尚其实是个循环。” 国内是和外国隔绝太久,以至于改革开放以后,一下子涌进来太多洋货,一直到千禧年上下,服装行业的这股“崇洋媚外”风气都没能改变,不过听乐东说,在京城奥运会之后,华夏风又开始抢占市场,华夏传统服饰和带有华夏传统元素的衣服开始流行。 就像是肉吃多了就开始渴望蔬菜,蔬菜吃久了又想吃肉,流行风尚就是这样反复循环。 而她们要做的是在循环中也能赚到钱。 这也是为什么乐薇对品牌不执着,比起做好做大一个品牌,还是成为原料供应商更稳定,甭管流行什么,做衣服就得用面料吧?只要人类还没发明用空气做衣服,原料商就永远呢个你赚钱。 “所以,”乐薇给宋裁缝总结,“在服装大赛之前,我们一定要拿到供应商的名额,之前你参加小展会的情况如何了?” 乐薇有了纺织厂后,就安排宋裁缝和于素兰联合,于素兰负责对外推销,而宋裁缝做样品服装。 然后她就忙于高考,没工夫管这些了,只偶尔吃饭的时候,听说面料卖的还不错,至少纺织厂的业绩一直都是黑字,没有亏损过。 “我正要和你说这个事,”宋裁缝说,“你听说过尤雪吗?” 乐薇回忆了一会儿:“似乎听过,似乎又没有。” 宁竹月提醒她道:“是位港城的女明星吧,好像还挺红的。” 乐薇有些意外:“没想到你会关注这个。” 宁竹月说:“为了排解压力,我也会看一看电视剧,董湘姐给我推荐的电视剧里,尤雪也出过场,长得很漂亮。” “所以她怎么了?” 宋裁缝说:“我们能用她做悦己的形象代言人吗?” 乐薇愣了一会儿,反而迷糊了起来:“这话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是去邀请了她?可以的话当然可以啦。” “呃,”宋裁缝有点不太好开口,他压低了声音,“其实是对方找上门来的。” 乐薇更糊涂:“啊?我们的品牌有火到这个程度吗?” 宋裁缝说:“就是没有,我们才做不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