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棺材菌(2 / 2)

生人勿近 林初七 6018 字 2019-08-29

古代营造坟墓的时候,对封土特别注意,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封土习惯。春秋战国的封土,多数是青膏泥。到了唐宋时期,就是糯米泥居多了。

而时间到了明清,就是糯米泥和石灰混合了。秦汉时期的墓葬,也有他们的时代特点他们相信水银,朱砂和玉器能保持尸体的不朽,而这种气味,也会随着土壤溢出地面来。

传说中这种以闻而盗墓的盗墓贼,以长沙的最为厉害。

长沙刚解放时曾枪毙一个老盗墓贼,他将一生所盗文物国宝全部卖给了外国人,此人即是“闻家”,专盗汉唐以前大墓,出土器物只要一闻,便可准确断代。有个盗墓贼拿来几件古旧(www.hao8.net)漆器,说是出自一个王侯墓中。

他倚在烟榻上,边抽鸦片边拿起一件漆器,放到鼻下一嗅,便笑着说:“仁兄,你这漆器是在尿坑里沤泡过的,取出的时间应在七个月左右。”此人大惊失色,连称:“得罪!得罪!”

而二爷游历多年,不仅练就了一身本事儿,脑子里捣腾出来的东西能塞几大箩筐。对盗墓虽是个门外汉,但循着医理,他还是懂些皮毛。

二爷说,如果真是晚清墓,那可就不止是尸毒那么简单了,晚清是盗贼猖獗的时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了反盗,墓主会费尽心思设下机关陷阱,甚至一些王公贵族,为了掩人耳目,直接抹杀工匠。

越往里走,只觉着十分闷热,不透气儿,脖梗,手背渗出了虚汗,而这时泥土变干燥,二爷往墙上一刮,沙土簌簌地往下掉。

“不想全死在这,就安分点,别磕着,碰着了。”天仙子木然说道。

“咋了?”我问。

郭俊回过头来,用爪子撂了一下沙墙,只瞅见沙土扑在了他的手掌上。

“这墓是积沙墓,四周都是沙墙,动静一大,沙子连番流动,能把咱们活埋了。”郭俊解释道。

土丘墓最绝的反盗墓招式是“积沙”和“积石”,这种墓也有一个专业术语,叫“积沙墓”和“积石墓”。

“积沙墓”俗称流沙墓,是盗墓者最为头疼和害怕的墓冢类型之一,出现时间很早。

据说,在营建时,开挖十几米深、面积达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地下空间,据堪舆术

定好棺椁的朝向、方位后,以炒干的细沙埋葬棺椁,而不是以土回填。

沙子积埋到一定位置和厚度后,才以泥土覆埋。并将四周夯实筑牢。

为什么要将沙子炒干昵?一是可以保持地下干燥的环境,防止尸体腐坏:二是强化防盗效果。

干燥的细沙如水,流动性极强,盗墓者根本无法挖掘盗洞,因为挖的时候,沙子会流淌,根本就形不成盗洞。就是挖成了,也极容易造成塌方,让盗墓者成为殉葬者。

火光闪烁,映出众人的脸,看来探墓还真是危险,错走一步,恐怕咱们就得长留此地了。

“别担心,凡事有我。”二爷似乎看出了我的不安,拍拍我的小脑瓜子安慰道。

沿着甬暗一直前进,洞口越来越狭隘,而此时洞内的气温骤降,火苗有些倏忽摇曳起来。

迎面看到了一道高大的汉白玉石门。门上有万斤铜管扇,门后有顶门石。不过倒是被凿穿了几个洞,这些洞只够小猫小狗进入,有些盗墓贼能把身子骨头缩在一块,看样子有人得了先手。

“不是我。”郭俊面对众人的质疑,赶紧为自己撇清嫌疑,当日他下得古墓来,的确是为了棺材菌和古墓里的宝贝,但是还没出手,就中了石门上的尸毒。

再说,要真是他进了墓室,那棺材菌不是早就应该到手了,哪还用东躲西藏地怕天仙子。

“这石门上的确覆满了尸泥,大家不要碰。”二爷吩咐道。

但这石门如此坚硬,少说也有千八百斤,除非能缩骨,否则根本进不去。

“又是你!”这当头,黑漆漆的甬道深处,传来了一个深远的声音,层层推进,回荡在石洞里,那声音很沉,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家伙才有的。

二爷把我挡在身后,只瞧见漆黑的尽头,崭露出一星半点的火星子,忽明忽暗,一个瘦老头驮着背,嘴里咬着一支旱烟走了进来。

那老家伙脸上有半拉子疤痕,眉毛被削了一半,穿着破旧(www.hao8.net)的道士布衣,一步一挪地走到了我们的面前。

“咋又是你?真不怕死吗?”那老家伙吐着烟圈说道。

众人闷在鼓里,这小老头是从哪冒出来的,况且,凭他这身小身板,别说到这来,就是顺麻绳下洞口都费劲儿。

“唉!我说你呢!你不是中尸毒了吗?咋还不死心到这来?”老家伙一脸怒(www.ibxx.com)气地指着郭俊说道。

郭俊被问得晕头转向,蔫巴着不知如何作答。

“老人家,你是谁?”二爷客气道。

“我是挂钟岭的庙祝,敲钟人,大家都喊我老邓。”他啜口旱烟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