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调兵遣将(2 / 2)

赵马踏天下 平安战 0 字 2023-03-03

“前世教科书上明确写明,秦国是从上党地区攻入赵国的,先是在长平打了一场决战,然后又在邯郸打了一仗,我确定以及肯定。”赵捷如是想到:“可这些话不能告诉你们,还好我聪明,早就仔细的研究过了这个问题。”

“秦军若想灭我赵国之有生力量,就必须攻我赵国所必救之地。邯郸为都,政令皆从此地出,必不可失;晋城为祖地,有先王之陵墓,亦不可失。由上党北上一二日可达晋城,东向四五日可至邯郸,因而我赵国决不能容忍上党之地落入敌手,此地乃我赵国必救之地;而若秦军从上郡入侵赵地,则我赵氏无忧矣,漫长的粮道与战略纵深最终将压垮秦国大军。秦国亦有贤士,断不会取此路。”赵捷口若悬河的解释道。

“即使太子殿下的猜测正确无误,可现如今赵国哪里还有近十万的军队可用于调遣呢?漫长的边境线已经让国内的军队过于分散了,我们很难再调集如此大量的军队。”平阳君赵豹,赵丹的叔叔出列提问道。

“调往韩国的军队直接从上党的驻军中选出即可。按盟约的内容,我们需要将9万人调往韩国,而上党地区有10万军队,足矣!在上党,平阳二地,韩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时此刻,量韩国也不敢得罪我赵国!当然为了确保能对突发事件作出应变,我建议再从护卫国都邯郸的精锐军队中调3万人至上党。”赵捷继续解释道。

“兵员解决了,那将领呢?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派谁统领这十三万大军呢?而且与韩国长时间的合兵一处,矛盾必不会少,谁来处理这些矛盾呢?”胆大心细的廉颇问道。

“我推荐廉大将军为这十三万大军的统帅,专门负责训练军队,抵御秦军。统帅有临机专断之权、先斩后奏之权、诸将任免之权。我推荐奉阳君之孙李闵为常驻韩国的使者,专门负责处理韩赵矛盾,其地位仅次于统帅,亦有临机专断之权。”赵捷向赵丹躬身行礼道。

……

赵国朝堂诸臣陆陆续续的询问了赵捷许多问题,赵捷一一都作出了解答。许多年后,一些当事人回忆仍不住的赞叹赵捷的英姿。叙事条理清晰,见解四方兼顾,赵捷以一个头脑清晰,才华渊博,见识高远的智者形象留在了一代群臣的脑海中。

也许是因为赵捷的详备解释,也许是英雄所见略同,在不断的询问与解答中,赵国大部分群臣接受了赵捷的想法,最终,他们选择与赵捷站在了一起,选择了支持韩赵的秘密结盟。于是在赵惠文王死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韩赵的顺利的结成了秘密联盟,签署了秘密的盟约,军队等人员的调动开始秘密的展开了,一切依照赵捷的想法与设想进行着。

后世人认为这场在邯郸勤政殿举行的朝会确定了赵国未来十年的国际战略,即结盟韩国,拉拢魏国,经营上党,共抵秦国。这场朝会之后,赵国意识到了上党地区的重要性,开始有了一个正确的发展的目标。赵国将大量的精力用于了对上党的经营中,在未来得到了巨大的回报,这不得不说是一项极其明智的决定。

后世人认为这场在邯郸勤政殿举行的朝会还为后来的异常残酷的上党战役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没有这场朝会,就没有经营上党的决策。上党的精心经营让上党之战时的赵军有了坚强的依托,民心向赵,军心向赵,虽不在自己的土地上,胜似在自己的土地上。士卒视死如归,让人数处于劣势的赵军与强大的秦军有了一搏之力。

后世人认为这场在邯郸勤政殿举行的朝会还极大的影响了整个战国时代的国际局势。正是这场朝会开启了赵国的崛起之路,从此赵国走上了一条日渐强大、繁荣、富强的道路,最终有了与天下众国一较高下的实力。<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