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英王死(1 / 2)

 南昱微微一愣,收敛了些表情,走到了荣王面前道:“父王,皇上都说了什么?”

“虽然要过继,但毕竟你这么大了,对皇上自然没什么感情,他要立你为太子,自然不会让我这个亲生父亲留在都城。”

“父王,皇上他要你去哪里?”

“去西洲,说是让我监视郑王和大乾的动向,实则是把本王困在了那里。”

“父王,西洲风沙大,乃贫瘠之地,又与大乾相距深远,郑王就是回到了封地,也很难和大乾联系到一起,皇上是故意的,这又是为何?”

“哼,你莫要忘了,皇上要的是个什么样的储君。”

南昱眼睛一亮,这个他自然知道,不然这些年也不会这般讨皇上欢心:“皇上想要个好控制的储君,怕父王在,为我这个储君增加羽翼,怕我翅膀硬了,夺了他的权哼,他也太小人之心了,本世子都坐上了太子的位置,只要他没有废储的意思,本世子坐上那皇位,自然尊称一声太皇上。

他这样为难我父子二人,只会适得其反。”

“本王太了解这位皇帝了,他还是觉得自己正值壮年,活个十几二十年没什么问题,但他忘了,他中过毒,本来身体没恢复好,现在被王丞相送去的那个国师弄了些虎狼之药,他那身子已经溃不成军。”

“父王,委屈您了,等儿子有了那个能力,一定把您和母妃接过来。”

荣王甚是欣慰的摸了摸南昱的头:“我儿有心了,本王等得起,看他南祁能活几年。本王伏蛰了这么多年,自然能忍得这一时。儿子,在都城,以后全靠你了。”

“父王,儿子反而担心您,郑王这次被儿子算计,自然痛恨你我,到了西洲,那可是他的地盘,他定不会善罢甘休。”

“哎,这也是皇上的高明之处,拿郑王来牵制本王,又拿本王来牵制郑王。

不过,这郑王还是太年轻了,他父王英年早逝,舅舅有勇无谋,身边的谋士倒是有一个厉害的,但本王听说,郑王在西洲,有个弟弟,二人难分上下,互不对付,本王到了那里自然有办法,你不用担忧,在都城,只管好好的讨好皇上,今年秋闱,一定要拉拢些新人为你所用。”

“父王,儿臣知道。”

“还有,此次皇上让我去西洲,不让我带家眷。”

“父王,母妃她定然会闹腾的。”

“哼,妇人之见,成不了大事,这些日子为父会好好劝劝你母妃的,你也好好劝一劝。”

“好。”

在众位大臣提议立太子十几日以后。

今日朝堂之上。

因为国师的一句:昱火重生,乃天命之为,堪当大任!的预言。

敲定了太子之人。

“昱乃朕一手教导,这些年历练有佳,温良敦厚、品貌出众,朕甚是欢喜,这些年朕为子嗣让宗亲们甚忧,今日谨告天地,宗庙,荣王次子南昱,过继到朕的名下,为五子,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至于,郑王,在朕身边学习良久,是朕教导有亏,加以重罚,朕又于心不忍,乃残害宗族兄弟,不可饶恕,郑王即日起降为郡王,返回封地,没有朕的召见,不得擅自离开。”

一时间,草堂上下,有欢呼的,有观望的,也有暗自不满的。

当然除此之外,还命荣王为西洲督官尚书兼四平将军,负责西洲的军事刑狱,奴婢配役,库藏,军事调动。

这也是有利是的控制了郑王在西洲权利。

不,现在应该说是郑郡王,西洲的财务税收,户籍粮仓货币,都是有郑郡王掌管的。

皇上就是要让两个人互相牵制。

“皇上,立太子实则太过草率了些,还请皇上三思呀。”王丞相没想到国师会在大殿上说出这样的话。

心中忿恨不已,自己养大了一只蛇,防不胜防呀。

“朕心意已决,王丞相不必多说。”

“皇上,南世子并没有证据证明郑王有残杀兄弟的嫌疑,南昱火烧南郡,虽说不是他亲自做的,那也是他的谋士做的,与他脱不了干系,还请皇上收回成命。”魏将军不知道那里错了,明明计划的很好,大乾那边马上开始行动了,没想到关键时候出了岔子。

这荣王父子真是阴险狡诈之人。

“所以,魏爱卿是在质疑朕的决定吗?”

“皇上息怒,臣并非此意。”魏将军连忙说道。

“往日对错朕不在追究,真心意已决,诸位大臣莫要在说,退朝吧。”

最让人意外的是,荣王被派去了西洲,郑王的那些阴暗的事实,也不过问,直接贬回了封地,一时激起千层浪,大殿之上,群臣震动。

这事儿在坊间也迅速传开了。

叶晩瑶此时正悠闲的吃着马上过季的甜瓜,听着卫星辰的八卦。

“谁说皇上糊涂了,看来都是装的。

这皇上心里早就有了成算。

还有,咱们的人也查出来了,当日在城外,荣王给了国师一笔钱。”

叶晩瑶转头问道:“是荣王收买国师,想让他在皇上面前说好话?”

卫星辰点点头:“猜对了。”

叶晩瑶笑了:“这么说来,国师也不是只听命于王丞相,也是认钱的呀。”

叶晩瑶觉得,能认钱的人,就好办事儿。

“皇上不追究郑王谋反的事儿,只是把他贬回了封地,这么说来,我干爹应该没什么事儿。”

“话是这么说,不过还是小心为上。”

“是了。”虽然南昱成了太子,让她很担心。

但那个便宜公公荣王被的派去了西洲,还是很让人意外的。

接下来的时间,叶晩瑶在家里关注着外面的动静的同时。

也让南莲在下面的暗道探查一番。

或许是因为郑王要回封地的缘故,南莲说这几日那些暗卫,大多去了郑王府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