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序(2 / 2)

没有提到董良,是董良要求的。

另外本来打算印五百册,但既然已经刻了雕版,再多印一些也不为过。

反正花的钱都是刘表给的。

最后伊籍邓芝夸了一句新主公刘备。

董良既然不要这个功劳,就把功劳全给了刘备。

刘备念完之后,满面带笑的夸赞道:“纵论古今,大气魄啊!”

“两位先生区区片刻,就能挥笔而就一篇雄文,真乃当世英才啊!”

伊籍邓芝听了夸赞,也是高兴。

他们的首秀成功了。

刘备随手把草稿递给董良,想让董良再夸几句。

可是刘备是正儿八经读过书的,不管学的怎么样,老师是卢植。

评价这文章绰绰有余。

但是董良虽然原身也读过书,穿越后记忆也继承了。

但是毕竟不是亲身体验,而且两份记忆参杂,还是以后世的为主。

勉强做一个当代人不露馅可以。

而这篇文章他不过勉强听懂,让他品评可就难了。

不过董良又从头到尾仔细看了看。

说:“我想再添上几笔,可否?”

看着伊籍邓芝,毕竟随便动别人的作品,随便修改别人的东西,还当着人家的面,无疑是十分的那什么了。

不过问一句可不可以,其实也挺过分的,也许伊籍邓芝脸上笑嘻嘻,心里直呼不可以!

但是两个人虽然不是很乐意,但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自己初来乍到,又是主动的想让人家点评一下。

如果不允许,显得太狂了。

尤其是邓芝,这个很高傲的人其实是非常不以为意的。

纵然董良天赋异禀,纵然董良受刘备重视。

但量他不到弱冠,肚子里能有多少锦绣。

但都还是嘴巴上客客气气的说:“请!”

董良提起笔,没动开头背景,只在刘皇叔前面加了点。

“今有江表刘荆州,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大汉刘皇叔,英雄士也,闻之,亦欣然归往。”

又在末尾加了一句。

“印论语一千为礼,为刘荆州贺。伊籍邓芝做序以记之!”

邓芝和伊籍本以为董良有高论,没想到真有“高论”!

不由自主的赞叹:“真八面玲珑也。”

确实,一群人住在人家家里,搞那么大事不给点好处,主人家能高兴吗?

所以董良自作主张,也稍稍贬低刘备,使刘表能亲近之,而不忌惮之。

刘备看了也不生气,反而很高兴。

摸爬滚打十几年,早就成熟了,知道这个时候应该做什么,董良是对的。

而汉唐之人都并不像后世的儒生,嘴巴上说礼义廉耻,实际上阿谀奉承。

这个时候的人,不避讳阿谀奉承,只在乎得到机会,能大显身手,能建功立业,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