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人心不古(2 / 2)

战国大帝 梦吴越 0 字 2022-04-01

宋国弱小,投降过去作为败军之将,恐怕也没什么前途。

诛杀戴偃,恐怕也没有多少兵士拥护自己。

至于第三条路,搞不好也会被戴偃杀掉。

司马郡守陷入无尽矛盾中。

陶丘城外,月明星稀,晴朗的天气预示着明日必将是一场血战。

从滕城南下的齐军完成了对城墙的合围,将这座人口不足五万的小城围得水泄不通,一万重甲步兵在郊野集结待命。

陶丘郡守成忧早在两天前就派人到商丘求援,至今没有音讯。

昨日,成忧得到确切消息,国君戴偃昏迷不醒,城中大乱,大司马唐鞅抢劫各国商旅,搞得商丘城人心惶惶。

在这种情况下,宋国哪里还顾得这个北方小郡?哪里还顾得陶丘死活?

陶丘被围之前,周边县城派来部分土兵,这些土兵战斗力低下,对战局走向基本上起不到什么作用。

陶丘城城破河浅,齐军在城前驻扎,数千脚夫奴隶在陶丘城下有条不紊的修筑阵地。

黄昏十分,齐军阵地前升起袅袅炊烟,大将军黔夫待在中军大帐之中来回踱步。

一群百战之将目光炯炯,只等大将军下令攻城。

这是黔夫第一次承担重大军事任务,齐王田因齐对他充满期望,希望大将军通过一场大胜向临淄贵族们证明自己的能力。

黔夫也希望能用宋国练手,为将来讨伐魏国,征战楚国乃至于征战秦国做准备。

原地驻扎是为了等待进攻的最佳时机,细作带来消息说宋君戴偃已经得知陶丘被围,黔夫判断宋君会派兵前来支援。

围点打援全歼宋国援军,如果有援军的话。

黔夫用兵谨慎心细如发,这也是齐王田因齐派他讨伐宋国的原因。

黔夫知道,如果齐军现在贸然进攻,很可能会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

入夜后,骑兵夜不卸甲,以防敌军偷营。

数以万计的齐兵横七竖八的倒在帐篷中,密密麻麻的藤甲在暗夜里泛着白光,如银河璀璨繁星,场面异常壮观,远远望去令人胆寒。

军帐周围,头戴方巾的弓手正忙着擦拭弓弩,以确保第二天战斗中武器能够正常作战,这些弓手大都来自三晋,是工艺精湛的匠人,在战斗中被齐国人俘虏。

陶丘地处宋国西北,北面遍布山丘,东南有一处沼泽,可谓地势险要,陶丘控制着从南北交通咽喉要道,占领了陶丘就可以直接威胁商丘,控制了陶丘就可以控制宋国北部。

陶丘守军不过三千,粮草匮乏,城墙低矮,护城河不过几尺深,大军压境,绝无获胜可能。

齐军阵地前沿,大将军黔夫和智囊田子光正在谋划攻城事宜。

黔夫抬头望向陶丘城,目光冷峻。

“驻守陶丘的是哪个?大军压境,外援断绝,还能沉得住气,是个将才!”

黔夫没有取笑对方降临的意思,言语之间倒是充满了敬意。

“成忧,此人是戴偃心腹。”

智囊田子光简短回答。

几名精悍武士在身边护卫,微风拂过,隐约飘来新鲜的马粪气息,那是齐国的战马在排泄。

黔夫眉头紧皱。黔夫今年不过四十岁,皮肤黝黑,身材雄壮,天生精力充沛。因为久久不见城中有动静,他心中有些焦灼。

青竹布衫的田子光微微颔首,他之前是一位儒生,是孔子的学生,在齐国游学,与一般儒生皓首穷经不同,田子光博学多才,对兵法充满兴趣,今年不过四十岁,用兵打仗已经十分老练。

“细作禀告说,就在前日,宋国大司马唐鞅被宋君斩首了。”

黔夫脸色大变,这样重大的消息为何现在才告诉他!

“宋君戴偃竟敢杀掉唐鞅?”

“此事千真万确,不会有假。”

黔夫倒吸一口凉气,倘若这个消息无误,那么对齐军来说将会是个绝大的利好。

“将军,商丘城内混乱不堪,使我们行动的好机会,”

不用田子光说,黔夫也知道这是好机会。

正当黔夫准备下令全力进攻陶丘时,却听田子光在一旁道:

“将军不如派使者与宋人议和,”

“议和?”黔夫愣愣望着田子光,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田子光耐心向黔夫解释说。

“倘若能兵不血刃攻下陶丘,攻入商丘不在话下。”

“先生大才!”

韩人田子光出身贵族,自幼于书无所不读,天文、地理、律历、占卜无不精通,天下事了如指掌,可谓全才,因为与黔夫年龄相仿,两人关系融洽,黔夫经常就直呼其名。

这次征伐宋国,黔夫本打算让田子光留守腾城,他却执意要随军南征。

“此时招降怕宋人还不肯死心。只会让使者白白送死!此战只能胜,不能败,倘若不能攻下石头城,将军就要由黔夫变成黔首了。

招降之前。需要先狠狠打压一下宋人气焰,让他们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黔夫口中的石头城当然不是秦淮河上的那个南京,而是指横亘在他们面前的陶丘城。

“陶丘城底层浇筑糯米浆,外包砂浆,核心由川西青石垒砌而成,坚如磐石,利箭射在城头没有任何反应,陶丘城虽不是什么通都大邑,然而从城墙坚固程度来看,陶丘与临淄邯郸比起来,也毫不逊色。”

田子光沉吟片刻,缓缓道。

“可以命人从东南方向西北佯攻,将军假装向滕国撤退。沿途留下大批伏兵,等到陶丘守将出城接应时,将他们一网打尽。”

田子光说到这里,冷冷一笑。

“如此一来,即便宋人侥幸逃走,也会元气大伤,退回城中会立即投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