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溺爱害人(2 / 2)

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刘长和柴武的长子密谋,派七十多位强壮汉子埋伏于谷口(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准备偷袭,同时通敌南越和匈奴,欲谋大事。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刘恒知道此事,大怒,命人招刘长进长安。刘长胆子极大,一招就来,不称病辞行。刘长敢来,自然是觉得刘恒不会惩治他。

刘长进入长安,丞相张苍等朝臣和宗室要员都建议斩杀刘长,弃尸街头,理由是:预谋造反。

造反之罪极大,造反之祸极惨。然而,刘恒不忍心重处刘长,只将他发配四川,欲消磨掉他的乖戾之气。临行,刘恒叮嘱一路上给刘长好吃好喝,照管好。刘长坐在有帷幔的槛车里,外面的人看不到里面。车上贴有朝廷封皮,未经允许,不得擅自撕下。

刚刚送走刘长,袁盎就对刘恒说,刘长有今天,全是刘恒娇纵的结果;刘长生性刚刚猛,受不了打击,如果在途中死了,刘恒就要背负杀弟之名。刘恒被称为仁爱之君,害怕背负杀弟恶名,马上派人追回刘长。

坐在槛车中,刘长对他的侍从说:“谁说我勇猛?我被过分娇纵溺爱,以致不知道自己的过错,才会落到今天的下场。”话说完,刘长绝食,死于槛车。

沿途护送的人不敢撕启车封,到雍郡(今陕西凤翔县南),当地官员撕启车封,上报刘长绝食而死。刘恒很伤心,袁盎劝谏刘恒斩丞相张苍和御史冯敬以洗脱杀弟之名。

皇帝有罪,自古都由臣子担当;臣子有罪,再由比他的官阶更低的人担当。由上往下,以此类推,最后斩了槛车经过处的沿途官吏,弃尸闹市。罪名是:沿途没给刘长吃好喝好,致使皇子丧身,按理当斩。

刘恒以王侯之礼厚葬刘长,安排三十户人守冢。为了洗脱杀弟恶名,文帝八年(公元前172年),刘恒封刘长的四个儿子为侯。

虽然刘恒斩杀官吏,封赏刘长之子,民间还是说他杀了自己的弟弟。民间流传一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刘恒听后很不是滋味,他说当年尧、舜、周公等圣贤都有残杀骨肉的事,天下人称颂周公等人为圣贤。他一时疏忽,刘长绝食而死,天下人为什么抓住这个黑点不饶人?

为了洗刷罪名,刘恒右迁城阳王刘喜管理淮南,追封刘长的谥号为厉王。

过度的溺爱,那不是为了爱你,而是为了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