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著名辩论家惠子(2 / 2)

在魏国的时间是惠子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候,惠王对他十分信任,使他得以参与魏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重要决策。据《吕氏春秋》记载,惠子每次出行“多者数百乘,步者数百人;少者数十乘,步者数十人”。其实,惠子在魏国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常有人对他发出诘难,只是都被惠子的巧辩顶回去了。魏王有一臣子名白圭,他在魏王面前诋毁惠施,说惠施之“言”好比一只大鼎,用它“烹鸡”,水加多了就“淡而不可食”,加少了又“焦而不熟”,看起来好而实在“无所可用”。对此,惠子答道,“不然,使三军饥而居鼎旁,适为之甑,则莫宜之此鼎矣”,言下之意,自己的言论不拘于小用而有大用。

另有一事也可以显示出惠子的雄辩之才。《韩非子·说林上》中有这么一件事,田驷因欺骗邹君而遭到邹君的追杀,惊恐之下田驷向惠子求救。惠子见到邹君,开口便说:“如果有人朝见君主,却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您会怎么办?”邹君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一定会把他杀掉。”惠子不慌不忙接着说:“那么瞎子两只眼睛都闭着,您为何不杀了他呢?”邹君说:“因为瞎子没办法不闭眼。”惠施便说:“田驷东欺齐侯,南欺荆王。他对人的欺骗,已经无异于瞎子闭着眼睛了,您还怨恨他有什么意义呢?”在惠子的劝说下,邹君最后果然放过了田驷。

惠子善于辩论,但也不是狡诈之徒,他其实是个具有真性情的人。据说,有一年,魏国死了宰相,魏王急召惠施回魏国都城大梁接替宰相之位。接到诏令后,惠施立刻动身,独自一人赶往大梁。不想途中一条大河横挡住去路,惠施水性不好,但他一心想着魏国的事情,心急如焚,竟然不顾危险跳入了河中。正当惠施在水里苦苦挣扎时,一个船家赶来救起了惠施。船家好奇为什么此人会不游泳却不肯等船来,惠子告诉他,自己要马上去魏国做宰相,来不及等船。船家听如此说,顿觉好笑,鄙夷地瞅着浑身湿透的惠施,嘲笑说:“看你刚才落水就只会使劲儿喊救命,若不是我来得及时,你连命都没了。像你这样连凫水都不懂的人,居然还能做宰相?太可笑了!”惠施一听,非常恼怒,反驳说:“若论乘船、凫水,我自然不如你;但是要说治国,你跟我相比,只是个未睁眼的小狗罢了,凫水岂能与治国相提并论?”一席话说得船家无言以对。

为了早日赶到大梁处理魏国国事,惠子竟可以做出如此举动,实在是性情所至,让人觉得十分可爱、可敬。

惠子还有一个可爱之处,就是能够替朋友着想。惠子有个叫田需的朋友在魏国做官,一度受到魏王的宠用。惠子从政多年,洞悉为官之理,于是告诫田需,要想长久地保持在魏王身边的地位,就一定要善待魏王左右之人,防止这些人在魏王面前进谗言,破坏魏王对田需的信任。惠子说:“今夫杨,横树之则生,倒树之则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杨,一人拔之,则无生杨矣。”以“十人树杨,一人拔杨”的事例教以田需处世之理。惠子的这种观念也许值得商榷,但其对友人的关心值得人感动。

晚年的惠子回到了宋国,与庄子成为了辩友,也是挚友,惠子死后,庄子十分伤心,对人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抛去庄子的光环,历史呈现给我们一个个性鲜明的惠子。他也许没有庄子的逍遥和豁达,但一定不是庄子的手下败将,惠子之于庄子,未必是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