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大捷(1 / 2)

 大殿静悄悄的,群臣不是没看法,只是都还没回过神来,好端端的,雍王怎么就叛国了呢?

手握三座矿山,富得流油,手握重兵,连朝廷都要忍让三分,这般富贵到极的好日子,雍王竟然还不知足!

缓过神来,群臣意识到问题关键,更不敢随便开口。如今重要的不是他们怎么看,而是雍州、冀州形势如何。

算算日子,北上的大军至多刚与冀王会师,北疆战事尚且不明。雍州依然被雍王把控,殷其雷被死死困在城中,据说数日前城中已经断粮断炊,城中许多百姓都想方设法逃到城外。

神奇的是,但凡逃出城外的百姓,雍王一律放行,且放出话来,他此举只为捕杀奸佞,何为奸佞,自然是指胡乱干预雍州事且不断向朝廷谗言的小人,比如,殷其雷之流。

众臣皆对雍王的好算盘鄙视不已,总结出,大约局势明晰之前,雍王也只敢恬不知耻的摇旗呐喊,一旦朝廷在北疆战场失了利,他们敢笃定,雍王的丑恶嘴脸会立时显露。

而今,北疆战事不明,雍王心存侥幸,以为只将矛头对准殷其雷便可瞒天过海,掩盖住自己的狼子野心,也不知是真的无耻至极,还是愚蠢至极!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他这般扭扭捏捏的小女人姿态,还不如衡阳郡主说反就反来的坦荡。

在秦国公带领下,群情激扬,几乎将雍王的祖宗四代“问候”了一遍,姬羌听了两耳朵废话,除了秦、宋两位国公的提议,还有一二考虑价值。

两位国公爷请命,各自带领八千府兵前往雍州解救被困的殷其雷和班茁葭领去的那一万精兵。这个办法两位国公从前不是没想过,只是雍王造反这样敏感的事件使得他们不敢主动提及。另外,出兵打仗耗银子,国库空虚,他们亦不能完全支撑这个负担。

大梁自圣祖朝起,唯秦、宋两家超品国公与公主品级才有资格拥有私兵,上限八千人。雍王、冀王拥重兵,为的防北戎入侵,不在这个行列。

平日里,秦宋两家的府兵皆养在各大田庄,匠所。三代下来,大半府兵成了种田、打铁、居家过日子的好手,对于战法与阵法的掌握,早不复从前。

衡阳郡主兵败后,陛下除了收回六万玄甲精兵,也将魏国公主的八千府兵收编,将其融入各军各营之中,每日参与正规军队的训练。

燕国公主当年出降吴地,太宗亲命八千人护送,那八千人自然而然成了燕国公主的私兵。不过,他们早听闻燕国公主入吴地不久,便将自己的私兵编制在镇南侯的军营里,参与正规军的训练,如今的燕国公主早已没了自己的私兵。

没了两位公主的遮挡,秦宋两家的府兵越发凸显,宋国公更是早早意识到这个问题,私下与秦国公多次商议。

二人当庭提出此议,也是想趁此机会打消陛下的疑虑,表一表忠心。

秦宋两国公的提议只在姬羌脑海中一闪而过,没有翻出浪花出来。

没别的原因,主要是府兵太菜了,除了种菜、打粮、打铁,她估摸着那些府兵连最基本的阵法都耍不出两个。

班茁葭离京前,她给了他两道密旨,其中给殷其雷那道的内容便是,稳定人心,按兵不动,若雍王强攻,突围后可弃城而去。

雍王的目标是殷其雷与班茁葭,并非城中百姓,这是其一。

其二,她的兵,又精又贵,她不允出现不必要的伤亡。

所以,玄甲精兵她都不舍得浪费一兵一卒,那两府菜鸟,又何必白白北上送命。

姬羌赞许了两位国公爷的忠心,并未采纳其提议。

如今的姬羌,在众臣心中早已不是初登基的女娃娃,朝上朝下,他们吵归吵,闹归闹,然而一旦碰上正经严肃的大事,他们早已养成向姬羌看齐的习惯。

沉默良久的江有汜看看左右、身后几个同僚,皆像鸵鸟似的缩着脖子,尤其是汤崇俭,被陛下那一通发落吓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老实,江有汜看了心底直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