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南诏故国今不在,吹笙踏歌传下来(2 / 2)

路痴导游 花盛开 0 字 2022-09-12

其实也真不小,按疆域来算,唐朝后期,吐蕃、南诏与唐帝国,呈三足鼎立之势。南诏的疆域也远达东南亚地区。”

游客们点点头,“原来大理并不是大理这么一点!”

“但好大喜功不成,想躺平也很难,北方还有强敌环伺,宋太祖害怕西南再起祸端,却没有意识到西南的重要地位。

西南与中原唇齿相依,忽必烈几番进攻中原受阻,最终跨过金沙江,翻越苍山,灭掉大理,开启了南北夹击中原之势。

大理被打下之后,依然是大理总管,段氏也在巍山筑了土城,这就是巍山古城的雏形。

后来,又换了天子,到了明朝。明太祖吸取汉唐宋元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云州必须纳入版图。

于是派沐英、傅友德率军征云州,一路打到蒙化城。段氏当然不臣服,宋朝不管我,元朝我总管,怎么就要听你的?新笔趣阁

不臣服的结果是什么?有句话说,直到被人遗忘,才是真的死亡。大理国虽然存在于宋朝,灭于元朝,却死在明朝。

朱元璋一把火,不烧人专烧书,从南诏到大理,一共六百年历史灰飞烟灭。”

“啊!”

“很多白族人说他们没有文字,甚至没有语言。虽然南诏国时期,南诏王经常派人到成都留学,国师也是唐朝人,王族皆习汉文,所以凤伽异会写诗,而且写得很不错。

那个时候汉化已经很深了。他们会说汉语,会写汉字。但官方,仍然在创造文字。它又跟彝文有所不同。

直到现代,人们从三塔中发现南诏时期的典籍,但留下的文字很少,也没人认识那些文字。”

“唉。”何欢叹口气,“总之,这也使云州六百年历史陷入迷雾。”

比起大理的热闹,巍山很寂静,只有三三两两游客慢悠悠地探寻着这座古城。

看到他们一群人,惹眼的白龙旗,鲜艳的彝族姑娘,都跑过来蹭导游。

何欢提高声音:“明朝还是实行土流并治,蒙化彝族首领臣服,被封为蒙化世袭土知府。这跟丽江木土司一样,都是审时度势的聪明人。

明军打了胜仗也不走,就住下来了,军变为民,屯田修城,在原来的土城基础上拓建成现在的砖石城。盖孔庙,建书院,行科举,是明朝在云州发扬儒学和中原文化的大学城。”

蹭导的游客都拿着手机拍照录视频。

“教化得也很好,在这个地方出了几百个进士和举人,震惊朝廷,在清朝被封为文献名邦。

所以今天巍山古城一带居民,多是明朝移民后裔。护城河、吊桥、文庙,完全是按照中原风格建造的,整个巍山古城完全是朱元璋的意志。

也是因为这个地方是云州王崛起之地,怕人思念南诏故国吧,所以选中这个地方体现天子的意志,让当地百姓看到统治者的决心。”

新来的游客听得莫名其妙,张着耳朵努力听。

“其实,云州的少数民族早就融合了。白蛮、乌蛮,都是中原称呼。白族、彝族也是现代称呼。云州的历史非常模糊。但南诏国确实与哀牢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直到今天,还在争南诏国到底是彝族还是白族或者是傣族建立的?包括东南亚国家也来认祖归宗。

中原王朝将中原之地视为正统,对云州的记载更多是奇闻异事,只言片语。

现在彝族之所以是第六大少数民族,云州各地都有分布,就是很多说不清自己祖上是谁的,都划归为彝族了。”

游客们无语。

小毕点点头,“嗯,很多彝族语言都不相通。还是按支系自称。我只知道我们蒙舍人的圣母是沙壶,哀牢人,从保山迁居到巍山的。”

大家兴味盎然地看看她,又看看小白龙,这不是小白龙在车上讲的,南诏始祖为哀牢王族?

何欢说:“如果蒙舍诏为哀牢王族这个说法是真的话,那么哀牢国发育出了云州历史上两个文明古国,景陇金殿国和南诏大理。也就是说哀牢国虽然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却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了下来。”

能够触摸到千年前的祖先,也不禁有种模糊的向往。

小毕默默出神。

蹭导的游客更模糊,小白龙在讲什么?

也不好缠着问,因为小毕已经带着他们走进一家饭店。

吃过饭后,何欢付了钱,游客们跟小毕告别上车。小毕看着何欢,“我们祭祖节你来,我带你去我们寨子里。”

“好。”何欢笑着点点头,也很想探访最后的南诏部落。

旅游车离开巍山,直驱保山。

“保山,哀牢国的中心,滇西抗战主战场。”

游客们激动地看着窗外,期待那远古神秘古国,近代英雄之地。感觉这一次不止是寻色之旅,还是古国穿越之旅。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路痴导游更新,第385章南诏故国今不在,吹笙踏歌传下来免费阅读。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