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军队夺权(2 / 2)

因为就目前情况而言,谁都不相信神武右军会叛变。不仅仅是神武右军主将岳飞赤胆忠心,更重要的是神武右军从上到下,无论军官、士官还是士卒,都有着一颗忠义之心,贯彻着《春秋》大义,想的都是尽忠报国、护卫桑梓。

这种情况下,就算主帅由岳飞换成了其他人,这支军队也不会跟随主将造反。

也由此,武将和军队不再是大宋朝君臣最为防备的对象。

大宋自上而下都依稀察觉到了,控制军队的方式似乎并不止打压贬低一种,也可以是向军人贯彻一种高尚的精神,即忠于国家、忠于民族,保家卫国的精神。

甚至于一些儒家学派更加激进的提出,士大夫们也需要贯彻这种精神。士大夫总是自诩国而忘身,那为什么在国难当头时却总是有人卖国求荣?难道高贵的士大夫连武人都不如?

当然因为时间尚短,这种流派还未发酵出影响力,只是在一些州府中冒出了些许萌芽。即民族主义萌芽,这个民族的所有子民,无论文武都应该忠于诸夏。

这种思潮,最激烈的地方还是在军中。因为军中每日都在讲《春秋》,讲忠义,讲忠君报国。

神武右军的将士最是坚信赵桓那句“朕即国家”。在他们心中,一切与官家意志相悖的,都是叛逆,是可能威胁自己利益的叛徒。

这使得他们的作战意志无比坚决,三月末神武右军开赴至扬州,四月初二,大军便跨过了长江天堑,进入镇江府。

与赵桓以为的南宋小朝廷会昏聩腐败不同,这个江南小朝廷是真的在极力抵抗。

赵构与一众宰相、士大夫们积极备战,主动迎敌,从四面八方抽调了十四万余军队驰援镇江府。

他们有雄心,有壮志,要划江而治。做好了各种战略部署,派遣了精兵强将。绝非浑浑噩噩,坐以待毙。

可是结局却令人心酸落泪。很多事不是拼尽了全力,就能成功的。

双方决战爆发,两军激烈交战,但只用了一日,江南十四万大军被神武右军彻底击溃。尸骸遍布战场,死者枕藉,方圆十余里遍地尸山血海,倒地的旌旗,折断的长枪,在落日余晖下显得战场格外血腥凄凉。

江南军队的惨败没有其他原因,只因为他们就只有这种水平的战力,实在打不赢神武右军。

他们名义上十四万军队,但吃空饷严重,实际数字可能连十万都没有,只有七八万人。而且江南承平日久,军队甲胄不齐,又疏于训练。在战场上,没有一丝强军的影子,只有被碾碎的命运。

南宋小朝廷,至今还是没有反应过来,一个国家必须要有强大的武备。只靠士大夫维持的统制,就像沙子堆砌的城堡。一支强军入侵,他们平日里刻薄、打压、荒废的军队就会土崩瓦解。高高在上的士大夫们就会死于敌军刀下。

神武右军突破长江,兵锋立即从镇江府开始向东西两侧横扫。东侧由牛皋率军直奔常州,西侧岳飞亲自统领,大军神速推进,在江南小朝廷还来不及反应之时便已包围建康府。

伪朝宰相汪伯彦留在这里总督前线战事,可是战败来的太快,他还未来得及逃,就被背嵬军堵在了城内。

攻城两日,建康城破,神武右军俘虏伪朝宰相以下官员三百余名。

这些高高在上的士大夫们,直至被俘虏还是不理解!为什么高贵的士大夫们已经团结一心,还是被敌国一支强军入寇,踩落尘埃,卑贱的不如一条野狗。

但朝廷已经完成了战事动员,神武右军几乎是以绝对精锐之师,攻击一群乌合之众,很快完成对腐朽士大夫的清扫。秩序正在从长江沿线迅速向南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