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革新大汉(1 / 2)

 大部分的大乾将领都觉得饭要一口口的吃,大家拒绝了王舸声势浩大的七路大军的计划,觉得这次作战可以占领兖州或者关中就已经是大胜仗了。

但在进攻方向上大家的意见就不统一了,一些人想要进攻兖州,一些人却认为进攻关中更加好,“这两方的人数都差不多,而且各自也有各自的道理。”

而后大乾其他将领都以进攻关中和兖州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把进攻兖州和关中的优点缺点都摆出来!

进攻关中好处是不用面对太多的大汉军队,而且现在的关中渺无人烟,可以让骑兵肆意驰骋,可以把大乾骑兵威力发挥到最大,最重要袁绍在关中兵力不多,攻占关中最多只需要派遣10万大军。而且占据关中,东可以威胁洛阳城,南可以威胁到南洋郡,可以为下一步的战争奠定基础!

但坏处就是这样一场大战不但难以歼灭大汉多少军队,甚至连人口都难以增加多少,现在整个关中都快成为无人区了,他们只能占据一块白地!

而进攻兖州的好处是,大乾的势力深入中原,向西可以从三面包围司隶,向东也可以包围曹操的势力,向南可以进攻袁绍最富裕的豫州,可以说兖州一下,整个中原失去了黄河天险,大汉最富裕的地盘都暴露在大乾军的兵锋之下,战略上大乾对大汉取得绝对的主动。

当然坏处就是兖州防御严密,坞堡众多,袁绍知道在兖州平原上难以和大乾的骑兵战斗,这三年在兖州大肆修建坞堡,所以现在的兖州反而是防备最强。

而兖州处于天下中心,对大乾来说一样是无险可守,不管是袁绍的大军,曹操的大军,还是刘备的大军都容易支援兖州,大乾进攻兖州遭受大汉最强大的三位诸侯80万大军联手围攻,大乾真进攻兖州,10万大军是肯定不够是,说不定要三十万乃至五十万大军才能彻底攻克兖州!

所以这两个方案一个是小打,一个是大打,甚至可以说是大乾军和大汉的决战!

最终大家的意见都汇集到徐伟手中,到底是进攻兖州还是进攻关中!一时间徐伟也难以下定决心。

当大家都离开作战会议室之后,徐伟发现了在最后的贾诩,猛的拍自己一下,有这样一个三国十大谋士在自己身边却不请教,这也太傻了!

于是徐伟把贾诩留在最后,当作战室只剩下他们两人的时候问道:“文和兄,你认为我们大乾进攻的方向是关中还是兖州?”

徐伟知道贾诩喜欢明哲保身,所以把他留在最后,再来请教他!

贾诩小说说道:“属下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参军,那里敢讨论这样的军国大事!”

徐伟却笑道:“你当年也是给董卓出谋划策过的,比起我们这些泥腿子,你才是专业人士!我也只是想要听听你这个专业人士的看法!而且你现在是我们大乾的才参军,为我出谋划策是你的本职工作。”

贾诩无奈沉思半天之后说道:“执政和各位将军讨论的已经非常完备了,诩没有什么好补充的,但执政和各位将军好像忘记了袁绍他们也在集结大军,他们是不可能看着我们攻占整个关中的!”

襄阳,洛阳,北海三地的飞鸽传书已经来到了蓟县了,徐伟他们也知道曹操他们已经集结好大军正在往中原进发,被贾诩一提醒,徐伟这个时候才发现,要是他们进攻关中的话,曹操和刘备的确难以进入关中支援袁绍,但却可以在兖州度过黄河进攻河北之地!这场战争变成了你打我一拳,我打你一拳了!

而后贾诩继续说道:“现在的局面就是看执政想要得到什么了?想要得到地盘就占据关中,在冀州安排骑兵以攻代守,刘备他们要是不想要伤亡太重就肯定不敢太深入冀州!但这冀州可能会出现一些损失。

要是想要歼灭大汉的主力,就在冀州安排好重兵和袁绍,刘备和曹操他们在兖州来一场大决战,以杀伤汉军士兵为主。

只要大汉这批精锐死在我们大乾手中,大汉没有几年是难以恢复元气,到时候大乾不管是进攻青州,还是司隶和豫州都会占据主动,可以说只要汉军在中原大战当中元气大伤,那么整个中原话轻易被我们占据,到时候大汉只能依靠长江天险抵挡我们大乾的兵锋!”

“关中,兖州?”徐伟听完贾诩的话却更加难以下定决心了!

徐伟思考一天后对众人道:“我们集中30万兵力进攻中原!”

徐伟打算这一战彻底打碎大汉的脊梁,占据战略上的优势!

夏收之后,徐伟的一声令下,整个大乾的地盘从河北到大漠再到辽东,到处都是徐伟发布的动员令!

三年之后,动员令再次出现在大乾的地盘上,让整个大漠轰动了,辽东轰动了,河北也跟着轰动了!大家开始拿出自己的战刀铠甲,修整起来,而后一个个走向亭所!

话分两头,黄河以南的土地上,虽然遍布干旱的田地,但在这片土地上却人潮涌动,一道道长龙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

兖州各条驰道和河道上布满了装满粮食的马车和运输船,兖州,豫州上百万百姓兴高采烈的成为民夫,把从荆州运输过来的粮草物资,转运到洛阳城,梁国等地囤积。

百姓们虽然知道这是要打仗了,但却也为可以粮食而感到高兴,中原这几年太惨了,连着三年都闹旱灾,地里的庄稼不说是颗粒无收,但却很难养活家人。

大家本以为今年会好一些,却没有想到从正月开始,整个中原就没有下过几场雨,小河小溪已经完全干枯,许多百姓甚至不敢把种子种到地里,就今年这气候,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知道今年的旱灾已经避免不了了,留下种子还可以多次几口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