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宣战檄文(2 / 2)

“昔年尧帝在位,洪水滔天,民众流离失所,于是圣皇寻访能人治理水患,九年而不可为;后来舜帝继位,又任命大禹治水,大禹行遍天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十三年奋战,终于平息水患,使天下重归太平。”

“儒家先圣言必称三代之治,这三代正是尧舜禹三位上古圣君,《礼记》有云,尧舜率天下之仁而民从之。可见其圣明至极,后世人难以望其项背。”

“可按照董仲舒之说,今人之言,洪水乃是人君无道,天降责罚,那么尧舜之时的洪水,又是上天以什么理由降下的责罚?”

“如果真有天人感应,且如董仲舒所说,那就表明尧舜二帝并非贤君,而是招致滔天洪水的昏君暴君;如果尧舜二帝是儒家经典中所说的圣君,那这天人感应就是骗局。”

“早在孔子创立儒家之前,尧舜禹汤之美名便流传千古,是无可置疑的明君、圣君,人之楷模,他们的事迹不可能伪造,所以上面的疑问只有一个解释——董仲舒欺世盗名,捏造言论以蒙蔽世人!”

董仲舒是骗子?!

看到这篇文章,几乎所有人都惊呆了,那些炮制言论反对刘备的儒生们更是愤怒欲狂——董仲舒一力开创了儒家数百年独尊的局面,区区皇帝,也敢批评他?

实话实说,在儒家门人眼中,天下从来不缺皇帝,而他们的至圣先师,一代代宗师,却是百年、数百年才能出一个,还真比皇帝贵重。

这昏君真是要与天下士人为敌了吗?

然而,紧随刘备这篇文章之后,郑玄、卢植二人也发布文章,不光是喷天人感应论和董仲舒,还顺带着把今文学派给喷了个遍,宣称今文学派奉伪作为经典,颠倒黑白,祸乱纲纪,不应该继续被奉为正学。

这一下乱子可就大了。

儒家的今文古文之争由来已久,秦汉之时,天下战乱不断,儒家经典几乎流失殆尽,高祖皇帝四处征召文人,用背诵、默写的方式才拼凑出《诗经》《尚书》《春秋》等经典,继续将学问流传下来。

可是到了孝景皇帝时期,鲁王刘余在强拆孔子故宅之时,在墙壁里发现了几十篇古文经书,却发现其中记载的内容与世面上流传的儒家典籍颇有不同,由此便引发了“今文”与“古文”两派学者之间的争执。

两汉四百年,董仲舒为代表的今文经学都是官学,垄断了五经博士和官办太学,一直占据学术界的主导地位,弟子遍布朝堂,掌控着话语权,将古文派压制得喘不过气来;而古文派只有号称关西孔子的马融一系苦苦支撑,直到出了个公认经学造诣天下第一的郑玄郑康成,将儒家经典注释了个遍,古文经学才稍稍抬起了头。

如今郑玄和卢植两位大佬出手,其偏向性不言而喻,很多人才突然想起来,当今天子可是卢植的亲传弟子,而卢植又是古文派大佬马融的弟子,抛却天子身份,刘备就是一个根红苗正的古文经学门人。

这三篇文章,是古文学派向今文学派发出的宣战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