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有备而去(2 / 2)

“哎,云长兄这话就太见外了,满座诸公率数万袍泽,为天下大义与敌军浴血奋战,我只是跑跑腿、动动嘴,哪敢与诸位争功?”甘宁早已不是年少轻狂之时,不愿锋芒太盛,连忙抱拳向关羽及在座众人致意,“即便侥幸立下些许功劳得了赏赐,也请兄长将赏赐分于全军将士,小弟分文不取。”

说句实话,甘宁在倭国这几年,功劳刷到想吐,金银看到麻木,差不多是无欲无求,进入贤者时间了,荆州这边的功劳他是真不在乎,索性提前挑明,以免别人心生嫉妒。

关羽心知肚明,当即点头应允,“既然贤弟这样说了,那为兄便代全军袍泽谢过。”

果不其然,见甘宁如此豪爽大气,帐中众将,尤其是新归附的那些将领都对他心生好感,纷纷抱拳回礼,气氛一下子就热烈了许多。

就这样,一场简单的接风宴过后,甘宁便乘上一艘轻便快船,沿汉水顺流而下,直奔江夏而去,等到荆州水师的哨船发现踪迹,准备追击之时,他早已跑得没影了。

为了确保航行速度,这艘小船上除了必要的船工、生活用品和带给黄祖的礼物之外,正式乘客就只有两人,除了甘宁之外,还有被他点名要带往江夏的诸葛亮。

张允本想派遣战船追击,但是,经过再三询问,确认敌军只有一艘小船,便也不甚在意,索性随它去了,继续将心思放在封锁襄阳以北的水面上。

就这样,小船顺风顺水,一路向南驶去,第二天拂晓时分,便已经通过了汉水下游的着名渡口蓝口聚,进入江夏地界。

“知道师叔为什么要带你去江夏吗?”甘宁懒洋洋地躺在船板之上,神情悠闲惬意地问道。

“小侄不知道。”诸葛亮老老实实地答道。

“你那天子师父是这么说的:孔明胸怀远大,才气天下无双,但入我门下以来,一直都是顺风顺水,得不到真正的磨练,长远来看不是好事,需要有人带着见见世面。”甘宁笑道:“说真的,你师父对自己亲儿子都没这么上心。”

“就只是见见世面吗?”诸葛亮有些失望。

“能见见世面就不错了。”甘宁坐起身来,“孔明啊,你师父把争天下的基础打得太好了,别说是你,就连我们这些领兵打仗的,其实都没有真正地遭遇过苦战,面对过势均力敌的对手,比如你关二叔,从来都是相持、平推,就把对手给灭了,他能怎么办呢?难道要故意创造不利条件,来显示他的本事?”

诸葛亮沉默不语。

“如今天下重归一统已经是大势所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我们这次去江夏劝降黄祖同样是顺水推舟,不会有什么难度,你也不用幻想着自己慷慨激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得黄祖纳头便拜,没那种事。该你做的,就是看一看这些人是怎么说话做事的,怎么考虑问题的,以后掌了大权也好对付他们,懂吗?”甘宁继续苦口婆心地说道。

“多谢师叔提点。”诸葛亮深深一躬,低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