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划拨土地(2 / 2)

告示最后说了,想要承租,需要缴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表示自己有实力在京城盖房居住,缴纳保证金的临时场所就设在官府划出来的土地上,现看现交钱,当时就能拍板。

有话跟官府说,跟这帮家伙瞎聊什么呢。

怀着类似的心思,他们浩浩荡荡地驾着车马过了河,然而,在看到那一块块用界桩和白灰勾勒出来,方方正正得像是砖块一样的土地,胸中却不约而同地萌发了被愚弄的怒意。

这么屁大点的地方,给谁住呢?

“方圆三十步,合下来接近四大亩了,还不够你们住的?”

面对这些地方豪强们的质问,负责记录土地出租情况、收缴保证金的中年吏员瞪着眼睛,毫不客气地喷了回去。

这群家伙,在地方上作威作福惯了,以为堂堂京城也是一样么?

双方就那样瞪着眼睛,争吵了好久都没争出个结果,很多脾气不好的已经掉头离开,不愿意再租地了。

汉朝六尺为一步,汉尺约合后世的二十三厘米,也就是说,每一块建筑用地约为方圆四十米,一千六百平米,对于后世来说已经是了不得的面积,住上几十口人跟玩一样。

但是,有财力自己修建宅院的,哪个不是地方上的显赫家族,在他们眼里,没个十几二十亩的那压根就算不上个宅子,像眼下这么点地方,建起来的宅院实在是有辱自己家族的名声。

宁愿不住,也不能受这种委屈。

有些人大发雷霆、有些人垂头丧气、有些人索性离开了,有些头脑灵活的人则想出了另一个点子——一块地不够大,多租几块地盖个大院子不就行了吗?

告示上也没有说,每家只能买一块地啊。

“当然可以多买,但是,房舍、墙壁等等,不得超越界桩,两块地之间的空地可没有租给你,那是路,谁都能走的路。”中年吏员似乎是早就得了指示,当即斩钉截铁地断了这些机灵人的念想。

不知不觉间,日头已经偏西,原本热火朝天的景象也在人们不断的失望之下退去了。

告示贴出的第一天,没有一块土地成交。

天色渐晚,那些被派过来的官吏们也有些失望,开始张罗着收拾桌椅,准备回家睡觉。

正在此时,一支十余人组成的马队远远从南边过来,见到这幅景象,不由得放慢脚步,缓缓从预设的道路上通过,唯恐踩踏了界桩和齐齐整整的白灰线条。

片刻之后,一名文士打扮的中年男子翻身下马,向那些正在收拾桌凳的吏员们问路,随即攀谈了起来。

“原来是这么回事。”听了吏员们的解释,中年文士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随即再度微笑着答谢,向不远处的洛阳城纵马而去。

“这人说是荆州来的士人,怎地操着一口西北边地的口音?”望着那些人远去的背影,那名又是指路,又是抱怨今日差事的老吏员不由得心中纳闷。

这一行人一路北行,在横跨洛水的浮桥上啧啧称奇了片刻,便毫不停留地来到了城东的馆舍,凭着路引入住之后,那名中年文士又独自一人出门,在华灯初上的街道上游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