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僵住了(2 / 2)

“军师不走。”曹仁摇了摇头,“我问过了,军师说,他至少要看着丕儿、彰儿和植儿,还有夫人,都能有个安稳的去处,才能放心离开。”

夏侯渊的眼圈瞬间就红了。

当日一战,曹操和他唯一的嫡子曹昂战死,直接导致了权力真空,剩下的几个儿子中,年龄最大的曹丕才刚满十岁,在如今这个礼乐崩坏,强者为尊的世道,根本不可能令人信服,继承兖州基业。

正因如此,失去了曹操的兖州势力急需一个新的强有力的领袖,然而可悲的是,他们争了几个月,也根本找不出这样的人。

陈群那些颍川人一向喜欢政治投机,当初荀彧出使冀州,就是他们极力鼓吹之下,曹操才同意的,曹操战死后,他们又念叨着不如归顺了刘备,让所有人都有个好归宿。

以程昱为首的兖州本地士人谁都不认,也不愿继续打仗,只想让局势平稳下来,保留兖州好不容易才恢复的一丝元气,按理说应该赞同陈群的建议,但是,他们看不惯颍川人,觉得对方是拿着兖州人的东西去给自己赚好处,所以坚决反对。

在他们看来,投降刘备不是不可以,关键是好处落在谁头上,排除颍川人,甚至排除曹操本家这些谯县人,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这些人跳着闹着要分家,还四处制造言论,说是外来人要出卖兖州,利用他们土生土长的优势,逼得颍川派和谯县派疲于招架。

至于谯县来的曹氏和夏侯氏族人,还有曹操提拔上来的军中将领,这些人其实对刘备也没什么抵触,毕竟那位刘使君——现在应该叫天子了——跟自家老大私交甚笃,二十几年前就是布衣之交,十几年前并肩作战,几年前在最为难的时候伸出援手,这份感情曹操生前经常提起,所以下面的人对刘备印象一直不错。

这个位面的曹操没有迎奉天子的机会,也没有一统中原的机会,个人野心尚未膨胀,再加上去年荀彧出使邺城,回来之后就给曹操讲述了刘备一方的强大实力,以及前所未见、足以颠覆天下的恐怖武器,再加上“征西将军”的旧事,都让他淡了竞争之心,跟自家兄弟们闲聊的时候也似有似无地提起过放弃割据的事情,跟刘备结盟,约定共同对抗吕布及其身后的袁术,也是想再捞一点政治资本,给自己的班底多谋点好处。

只是想不到,好处没捞到,人马却折了大半,连曹操本人也死在了战场上。

如今就是举全军依附于刘备,他们也没什么话语权了,毕竟除了曹操外,另一个跟刘备有过数面之缘的夏侯惇也死了,其他人想扯交情也扯不上,所以曹仁等人很犹豫。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吕布。

吕布获胜之后,并没有像前几年一样跟曹操余部继续战斗,而是撤入符离城,一边休整部队,一边向远道而来的关羽提出了投降,并且派遣使者前去邺城,迅速与刘备达成和解,如今又跟刘备的南方军团合兵一处,把伪帝袁术打得节节败退,龟缩在寿春城内。

曹吕两军缠斗数年,死伤人数不可胜数,如今曹操父子殒命,吕布八健将也折了四个,双方这血海深仇是解不开了,投降刘备,与吕布同朝为臣,对于曹仁等人来说,实在是无法接受。

种种原因之下,兖州局势就僵在了这里。